悬架对比
后天调校,甚至比先天结构更重要,至少在这两辆车上如此。
E300L的三连杆前悬结构,实际上就是将下摆臂拆成两根的麦弗逊悬架,只是两个球头的连接方式让动态调整更灵活一些。528Li下摆臂与之基本一致,不过在上方,另有一根叉形摆臂与轴承座相连,所以,528Li的双叉臂悬架,在先天结构上要强于E300L。然而事实上,动态表现却并非如此,通常说麦弗逊悬架刹车容易点头,过弯容易侧倾,但在E300L上基本没有这种情况,悬架与弹簧避震调教的非常好,反倒是528Li偏软的弹簧支撑,让车身姿态有种“不应该这样”的表现。
两车悬架结构,左上E300L,右上528Li,两车均以分体的“八”字摆臂而非常见A字摆臂
左下E300L,一根铝质一根铁质,右下为528Li悬架中上方的叉臂,所有悬架部件均为铝质
E300L的后悬架则设计的很复杂,彻头彻尾的多连杆设计让后轮的前束角外倾角等数值,有着很精确的动态调节。528Li在后悬方面则显得厚重一些,在结构上类似双横臂+前束调节拉杆的形式。上摆臂负责横向受力,而H形下摆臂除了承担横向受力,纵向受力也四个连接点承担,表面上看似乎不如E300L更灵活,不过567系后悬摆臂一直都是这种形式,操控至上的宝马自然有他的理由。但,528Li的后防倾杆非常细,本来就很软的弹簧再配套如此“纤细”的防倾杆,其用意是让两只后轮各自独立一些,只能这样理解。
E300L后悬结构,下方两根摆臂为铁质,外面套有塑料保护壳
528Li后悬结构,图中除防倾杆、半轴、各种螺栓外,其余可见金属部位均为铝质
E300L后防倾杆为18.79mm,大部分轿车的普遍水平;右侧为528Li防倾杆,只有13.9mm
总结:
对照之前得出的动态数据,528Li在绕桩成绩快出0.4秒,小胜E300L。但从另外视角分析,会得到更多的信息。528Li在百加成绩环节领先E300L1.6秒之久,而且宝马那“一踩就有”的油门响应比E300L灵敏很多。所以绕桩这0.4秒的成绩,得力于优良的动力表现。换而言之,以运动自居的宝马在底盘悬架及调校上并没有胜出,又或者,528Li上的那副225轮胎不及E300L的255轮胎。可以肯定的是,参与评测的编辑一致认为528Li的弹簧太软了,支撑力度不够,向舒适性妥协,必然导致操控性的下降(和我们的期望值相比)。而E300L表现则比较均衡,虽然成绩落后一些,但支撑性仍然保有,软硬适中的悬架调教,在舒适性和操控性之间做到了完美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