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美国被人们誉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这一称号令我们羡慕不已。然而,如今这一称号似乎要转移到中国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突破3亿辆。
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全球最大,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已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到2021年9月底,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2.97亿辆,预计到年底将超过3亿辆。这意味着每4.6人拥有一辆汽车。中国的人均汽车保有量甚至已经超过了1980年的人均自行车拥有量,当时每10个中国人才拥有一辆自行车。由此可见,中国在4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尽管提到汽车数量,人们可能会想到拥堵问题,但没有人能否认汽车保有量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事实上,机动车辆的数量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千乘之师,万乘之国”的说法。
2009年10月20日,中国汽车年产量首次达到1000万辆,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汽车年产超千万辆的国家。随后,中国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6亿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从不到10辆迅速增长到180多辆,达到全球平均水平。预计今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突破3亿辆。
中国的汽车工业基础雄厚,军队也迎来了机械化车辆的装备高峰。其中轮式装甲车的拥有量将在2020年达到1万辆,成为世界上拥有先进轮式装甲车最多的国家。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14.1亿人口对应3亿辆汽车,每4.6人拥有一辆汽车。相比之下,美国3.2亿人口对应2.5亿辆汽车,每1.3人拥有一辆汽车;日本1.26亿人口对应0.8亿辆汽车,每1.5人拥有一辆汽车;俄罗斯1.44亿人口对应0.53亿辆汽车,每2.7人拥有一辆汽车;印度13.8亿人口对应0.3亿辆汽车,每46人拥有一辆汽车。
1978年,中国每2000人才拥有一辆汽车,排名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倒数第一。而现在,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和人均数量已经超过了1980年全国的自行车保有量和人均自行车数量。1980年,被誉为自行车第一大国的中国拥有9600万辆自行车,每10个人拥有一辆自行车。
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运输主要依赖畜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畜力马保有国,通过引进种马、改良民马和培育军马,使马匹数量从1949年的487万匹增长到1977年的1145万匹,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随着解放军摩托化建设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交通现代化以及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中国畜力马数量明显减少。到2006年,我国马匹数量为716万匹,低于美国的950万匹,位居世界第二位。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进步与汽车保有量的同步增长密切相关。1953年,全国总人口为5.8亿人,人均GDP仅为113元,民用汽车保有量只有7.8万辆,其中客车为1.6万辆,载货车为5.2万辆。
1958年,全国总人口为6.5亿人,人均GDP为164元,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7.2万辆。
1979年,全国总人口为9.7亿人,人均GDP为298元,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57万辆,其中客车为19.3万辆。
到1984年,全国总人口达10.4亿人,人均GDP达440元,民用汽车保有量为243万辆,其中客车为36万辆。这一年,全国的轿车总产量为5000辆,到1985年翻了一番,首次突破了一万辆。
到1990年,全国人口为11.35亿人,人均GDP为665元,民用汽车保有量为583万辆,其中客车为134万辆。
1999年,全国人口为12.52亿人,人均GDP为1500元,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453万辆,其中客车为740万辆。从1992年到1999年,中国的私人汽车保有量在7年内从100万辆增至500万辆,到2003年增加到1000万辆。
在广州地区,汽油供应短缺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首先,广州作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汽车保有量巨大。随着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汽油需求也随之攀升,而供应端的增长速度可能无法完全匹配这种需求。其次,国际原油市场的波动对汽油供应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国际化大都市,汽车保有量庞大,这也促使洗车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北京的洗车行业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经营模式来看,既有传统的街边小店,也有大型的连锁洗车机构。 街边小店通常价格较为亲民,但服务质量和设备可能相对简单
汽车润滑油作为保障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的关键因素,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不断增长的态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全球范围内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直接推动了汽车润滑油的市场需求。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