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交通事故司法鉴定需要什么程序?

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程序,它旨在确定交通事故造成的伤残程度,为受害者争取相应的赔偿。以下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的具体流程:

首先选择伤残鉴定机构。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受害者有伤残,就需要进行伤残鉴定。这个鉴定工作通常由交通管理部门委托公安部门的相关法医完成。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法律规定,公安部门的鉴定机构不能私自接受社会上的鉴定业务,法院和司法部门也不能成立鉴定机构。

其次申请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为了顺利进行伤残鉴定,受害者需要准备一系列相关资料:

1. 相关办案单位盖章和签字的伤残鉴定申请书或者律师事务所委托书;

2. 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和检查结果,包括初期的检查记录、损伤情况以及后期治疗的CT片和诊断报告;

3. 在院期间的所有手术记录和检查结果记录。伤残鉴定的标准是基于此次事故对受害者身体造成的损伤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治疗情况。如果受害者还在治疗中,双方协商赔偿事宜时,需要在申请书中说明情况。

此外,伤残鉴定需要由受害者本人亲自接受检查,并支付相应的费用。

对于伤残鉴定结果,当事人如果感到不满,可以申请重新鉴定,但需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鉴定人员和鉴定机构不具备鉴定资格;

2. 鉴定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情况;

3. 鉴定结果结论明显有问题;

4. 鉴定结果经过认证无法作为证据使用。

总的来说,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是一项复杂而严谨的法律程序,受害者需要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并在康复出院后进行最终的伤残评定。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