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5条第一款的规定,残疾赔偿金的具体数额取决于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医院所证明的伤残等级,并按照交通事故案件受诉法院所在地的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来计算。
计算期限从确定残疾之日起,一共按照20年计算。然而,对于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赔偿年限减少一年,而75周岁以上的则按照五年来计算。
因此,计算残疾赔偿金时需要确定赔偿等级和赔偿年限,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上述规定进行。虽然解释中并未明确说明如何根据伤残等级区分赔偿水平,但不同伤残等级的赔偿水平显然是不同的。
居民的人均收入按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标准有所不同,但都应以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上一年度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
在确认伤残等级时,需要注意的是: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赔偿年限为20年;60到75周岁赔偿年限逐步减少;75周岁以上的赔偿年限为五年。
对于多个等级伤残赔偿指数的计算,一级伤残赔偿指数为100%,二级为90%,十级依次降低10%。次级伤残赔偿指数,二级为10%,三级为9%,十级依次递减1%。
交通事故的残疾赔偿金是指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因事故致残而导致其未来的收入减少或丧失生活的来源,赔偿给其的一种财产性质损害的赔偿。
残疾者的生活补助费是指受害人因交通事故致残后,影响了其以后的生活能力和工作获取经济收入的能力,为了维持其以后正常的生活,需要对其进行生活补助,由相关责任人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补偿。
残疾者的生活补助费是维持受害人基本生活的一个保障,也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内容之一,应当给予赔偿。
交通事故伤人后,起诉时效一般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例如,事故发生当日,伤者明确知晓自身权利受损,那三年的诉讼时效就开始起算。 然而,特殊情况可能会导致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比如,伤者在诉讼时效内向侵权人主张
在交通事故中,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这意味着,原告如果主张被告侵权并要求赔偿,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被告的侵权行为、自己的损害事实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中,
车祸致人死亡的责任划分需根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及过错严重程度来确定。若一方存在明显过错,导致事故,该方将承担全部责任;如双方或多方均有过错,根据行为作用和过错程度,责任会被划分为主次责任或同等责任;若各方均无过错,属意外情况,各方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