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电动车载人发生事故责任如何划分

首先,如果事故完全由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引起,那么该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均有过错,那么责任划分将根据各自的过错程度和行为对事故的影响来确定。例如,某一方的行为对事故影响较大,过错程度严重,那么该方将承担主要责任;若双方过错程度相当,那么将被认定为同等责任;如果某一方过错程度较小,则将承担次要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各方当事人都没有过错,事故属于交通意外,那么各方均无责任。然而,如果某一方故意导致事故,那么其他各方则没有责任。

在鸠江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例中,轿车与搭载成年人的电动车发生了碰撞。根据法院的判决,轿车驾驶人孟某承担主要责任,电动车驾驶人龙某负次要责任,电动车乘客罗某无责任。然而,龙某和罗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违反了法律规定,电动车仅限搭载 12 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因此,龙某作为驾驶人搭载成年人,罗某作为乘坐人违法搭载,法院酌定两人各承担一半的次要责任。

此外,根据法律规定,驾驶自行车需年满 12 周岁,驾驶电动自行车和残疾人机动轮椅车需年满 16 周岁。电动车后座仅限载 1 名 12 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而新国标对电瓶车的车辆参数进行了明确规定,专家测试表明其载人承载能力有限。

电瓶车载人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会降低骑行稳定性,影响制动性能,增加事故风险。实际上,电瓶车载成年人的需求并不高,主要用于上下班代步及接送孩子。

事故发生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所起的作用及过错程度,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一般情况下,事故责任认定书应在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完成,并在制作后三日内分别送达当事人。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