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速尾翼是通过反向应用飞机失速原理来提高汽车的下压力。在航天学中,失速指的是翼型气动攻角达到临界值时,翼型产生的升力突然减小。在汽车上,失速尾翼利用了这一原理,但其效果与飞机不同。
失速尾翼在设计上类似飞机机翼的反向应用。以迈凯轮 MP4-25 赛车为例,失速尾翼系统由驾驶舱上方的气流入口、驾驶舱内的气流孔和尾翼上的开孔构成。通过这些结构,尾翼底部会形成向上抬升的气流,导致下压力骤减,从而减少行驶阻力,提高直线速度。
车手可以通过膝盖或手肘闭锁驾驶舱内的气流孔,改变管道中的气流压力,使尾翼进入失速状态。据巴林揭幕战的数据,采用失速尾翼的 MP4-25 直线失速速度提高了约 6 英里。
法拉利车队也研发了类似的失速尾翼系统,其设计略有不同。例如,在法拉利 F10 赛车中,气流开口设置在引擎盖的背鳍上,车手可以根据需要手动选择进入失速状态。
虽然国际汽联起初认定失速尾翼合法,但规定车队在开发设计时不得修改原有的单体壳设计。各车队因规则限制不同,导致空气动力套件的性能表现各异。因此,从 2011 年起,F1 车队协会决定禁用失速尾翼,各车队都在抓紧时间研发新技术,以免在技术革命中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