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上海汽配城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上海汽配城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在老上海威海卫路斜桥弄开设了第一家华人汽配专营店“中华汽车材料公司”,这也是中国首家华人汽配店。

在上海汽车保有量全国居首的背景下,威海路的汽配店越来越多。

1949年解放后,威海路汽配街发展停滞。

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上汽大众总部落户,威海路汽配街重获新生,很多行业大佬在此挖到第一桶金。

2006年,因上海静安区政府的规划,威海路汽配街转移到嘉定。

早期的汽配城发展主要依赖“因货聚场”和“因场聚人”,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货物聚集,我国汽配产业初期是卖方市场,离汽配货源近的地方易成汽配集散地。其次,人的聚集带来大量交互信息,汽修厂需求多样且要求响应快,汽配商分工协作,形成竞争合作的生态圈,汽配城运行效率高。再者,交易产生大量运转资金,物流中心往往也是交易和金融中心,现金交易时代面对面给现钞成本低。

然而,随着产业发展,汽配城逐渐衰落。集货功能下降,汽配联盟壮大,仓配功能移出,汽配连锁平台发展自建仓配体系,新能源汽车优化了配件 SKU 结构。信息交互空间转移,从一维、二维到三维传递,互联网提高了信息交互的时效性、便利性和准确性。资金交易方式改变,从现钞交付、银行汇款到移动支付,降低了成本,不再依赖面对面场所。此外,城市对消防安全、拆迁、环保等要求提高,开发商和物业商压力大。

汽配城未来有几种演化方向。一是逐步消亡,房租下降致收不抵支。二是转型非车后市场,如改为奥特莱斯、招商五金建材。三是深耕车后市场,扩增维修保养和改装美容区域。四是综合业态升级,成为“大仓+修配融合”的终极模式,整合利益攸关方,体现最佳效益和效率。这需要具备很多条件,包括硬件条件,如规划时考虑维修保养区域、囤积仓储资源、规范物流,软件条件,如定位准确、改变经营利润来源、有专业运营团队,还需要外部条件,如找到与汽配平台合作模式、壮大汽配联盟、抓住新能源车机遇。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