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面包车定义的历史演变是怎样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大陆从日本进口了一些“工具车”。

由于这些车辆外形类似面包,且“Minibus”读音与“面包”相近,因此被称为“面包车”。这种称呼逐渐替代了“工具车”,并广泛流传开来。那时的面包车样式单一,多为长方体形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面包车市场逐渐壮大,主要车型由中国制造,如金杯、中顺、长安、哈飞、昌河、五菱等。这些品牌凭借价格低廉、实用性强等特点,赢得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2014年9月1日,公安部实施了《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GA802-2014)行业标准,对面包车的定义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标准,凡符合“平头或短头车身结构,单层地板,发动机中置,宽高比小于等于0.9,乘坐人数小于等于9人,安装座椅的载客汽车”特征的车辆,被核定为小型、微型面包车。

面包车通常按功能和座位数分类。6 - 8座型是常见的微客,既可用于载客,也可用于运货,只需要C1驾驶证即可驾驶。9 - 12座型常作为学生接送车、旅行车或商务车,需B1驾驶证。13座以上型则接近客车,可改装成房车。商务型面包车则整合了面包车和商务车的优点,满足了多样化的用车需求。

MINI

随着用户消费能力和对汽车品质要求的提升,面包车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面包车因其价格低廉、种类多样、经济实用等特点,在许多行业中广泛应用,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