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红外线感应传感器在汽车自动驾驶中的作用大吗?

2025-02-24 14:26 发布

红外线感应传感器在汽车自动驾驶中的作用非常大。

首先,它能在夜间清晰地识别物体,通过捕捉生命体热辐射成像,弥补了“雷达+摄像头”依赖形状识别能力的不足,即使在夜间无光源的完全黑暗情况下,也能清晰辨别行人、动物及车辆。

其次,红外线感应传感器可以穿透雾霭。由于红外波长长于可见光,大气穿透能力更强,成像不受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在粉尘严重的矿区及常有大雾的港口能正常识物。再者,红外线感应传感器无惧眩光,因为它们只接收中长波信息,不接收可见光波段信息,具有天然的防眩光优势。

红外热成像传感技术捕捉到的图像分辨率更高,行人、动物等都会散发热量,因此热成像传感技术可以轻易分辨出他们,不受昼夜、强光、阴影、雾霾等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探测道路上不同深度的障碍物时也更加有效。

红外线感应传感器还可以与安全带和汽车座椅上的二次光纤传感器配对,以检查司机或乘客的状态,如检测司机面部的温度,查看是否昏昏欲睡,也可以用来控制车内的空调。

短波红外传感技术能提升自动驾驶的感知精度和范围,特别是在恶劣天气和夜间条件下。它能通过探测目标物体的红外辐射,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数据转换成视频图像,在浓雾、沙尘等恶劣环境下捕获清晰的图像,增强自动驾驶系统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未来,红外线感应传感器还将与其他感知技术融合,生产成本也将逐渐降低。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场景应用中,红外传感器在前方碰撞预警、自适应巡航控制、变道辅助系统、行人碰撞预警、自动泊车、泊车辅助等诸多行泊车功能上均可起到辅助效果,还可对车辆起到检测作用,用于制动系统故障诊断、车身气密性检测、车窗加热丝检测、汽车排气管检测等。

自动驾驶需要更大的冗余空间,用不同的传感器针对不同场景进行识别。红外热成像在识别生物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且能全天候工作,不受白天夜间影响,还能弥补视觉传感中难以防止眩光的劣势,在雾霾等恶劣天气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穿透效果。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红外热成像成为自动驾驶夜视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许多汽车厂商已推出搭载红外夜视系统的车型,红外传感比激光雷达成本低,比毫米波雷达精确,同时红外夜视能解决大多数 AEB 系统不能在夜间识别行人的问题,车规级红外热像仪发展前景广阔。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