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是比较明确的。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当事人在明知自己发生交通事故后,选择驾车逃离现场或者故意遗弃车辆离开,这都属于逃逸行为。

如果当事人自认为与事故无关,擅自驾车离开现场,这也被视为逃逸。

此外,如果当事人存在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等嫌疑,在接到报警后未在事故现场等待处理而离开,随后返回现场,这种行为同样属于逃逸。

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如果当事人不报案或擅自离开医院,这也属于逃逸。

如果当事人给伤者或家属留下虚假的姓名、地址或联系方式,并离开现场,这也构成逃逸。

在接受调查时,如果当事人逃跑或离开现场后拒绝承认事故,而证据表明其应当知情,这也被视为逃逸。

如果在协商赔偿过程中,一方未留下真实信息并强行离开现场,这也属于逃逸。

然而,有些情况下不算逃逸。例如,事故双方对事故事实没有争议,撤离现场后协商解决,并达成协议,留有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即使一方反悔并报案,这种情况不算逃逸。

及时抢救伤者并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离开并及时报案,这种情况也不算逃逸。

将伤者送往医院后,因筹钱暂时离开,但经过同意并留下真实信息,并按时返回,这也不算逃逸。

当事人因受伤需要去医院治疗而未能及时报案,这种情况也不算逃逸。

如果当事人离开现场是因为不知道或者无法发现事故,这种情况下不算逃逸。

如果能证明当事人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被迫离开,并及时报案,这种情况也不算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必须构成交通肇事罪,并且以逃避法律责任为目的。

逃跑行为指的是在交通肇事发生后,人身尚未被控制时,为逃避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而离开现场的行为。

逸行

总之,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非常清晰,大家务必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