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发生交通事故事后报警会怎么处理

当发生交通事故后,事后报警是处理事故的一个重要步骤。公安交管部门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记录交通事故并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如果交通事故事实存在,交管部门会予以受理,并进行详细调查。如果无法证明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该部门没有管辖权,他们会及时书面通知当事人。

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当事人未报警,事故现场撤除后又请求处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同样会在三日内决定是否接受案件。如果事故事实存在,交管部门将受理案件,并制作受案登记表;如果无法证明事故事实存在或不属于管辖范围,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如果当事人未在事故现场请求处理,需在提出请求后10日内提供交通事故证据。如果因现场变动、证据灭失,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会书面通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交通事故的诉讼期限为三年,这属于民事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如果受害人向侵权者主张权利,时效从最后一次主张权利之日起算。

一旦报警,交警会立即赶到现场处理。首先确定事故责任,然后双方协商赔偿事宜。如果无法协商一致,可以通过保险或诉讼解决。在处理过程中,保护现场、拍照留存证据非常重要,这些是保障自身权益的关键。

对于轻微交通事故,可以向122和保险公司报案,现场拍照,将车辆撤离至路边,双方交换驾驶证附页和电话号码,到快赔中心找保险公司处理,最后修车并约定时间结案。

在较为严重的交通事故中,报案后需要等待交警和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到达现场。如果事故中有人员受伤,应立即拨打120电话,保护好现场,并撤离至安全地带等候交警到达现场,配合调查。

第二天,双方应到交警队开具事故责任认定书,修车结束后,去保险公司报销结案。通过这些步骤,可以确保交通事故得到妥善处理,并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