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转子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025-01-22 21:36 发布

转子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在于利用可燃气体的燃烧膨胀力直接转化为驱动扭矩。与传统的往复式发动机不同,转子式发动机取消了不必要的直线运动,从而具备诸多独特优势。

该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由德国发明家菲加士·汪克尔设计,其核心在于一个近似“8”字型的空间内,放置一个三角锥状的转子,该转子安装在偏心轴上。偏心轴旋转时,会带动转子偏心旋转,三个面将内部空间划分为三个独立的腔室。

在运转过程中,这些腔室的容积会不断变化,从而实现传统四冲程内燃机的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过程。这一过程得益于偏心轴与“8”字型空间结构的特殊设计。

在传统四冲程往复式活塞发动机中,汽缸完成一次工作循环,曲轴旋转两周。然而,在转子发动机中,三角转子每旋转一周可以完成三次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过程,也就是说,做功三次而偏心轴旋转三周,曲轴与三角转子的转速比为3:1

转子发动机中,三角转子的中心与内齿圈的中心不同,内齿圈固定在缸体上不转动。转子在旋转时,其内部的齿圈与固定在缸体上的齿轮相啮合,通过这种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与传统的活塞和气缸结构不同,转子发动机通过旋转的三角形转子在椭圆形腔体内滑动,实现了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

这种独特设计使得转子发动机在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方面具备明显优势,例如在相同功率下,转子发动机的尺寸更小、重量更轻、振动和噪声更低,从而在低速时提供平稳且强大的扭矩输出。此外,转子发动机的紧凑设计也使其更容易安装在车辆中,降低车辆重心,提高操控性能。然而,转子发动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燃油燃烧可能不够充分,导致油耗升高。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