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i和DM-p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技术、电机、排量、变速箱和驱动方式等方面。以下是具体介绍:
技术差异:DM-i主要侧重于燃油经济性,而DM-p则更注重性能表现。这种差异在它们的结构以及电机和发动机的选型配比上都有所体现。虽然DM-p配备的2.0T发动机在数据上表现更强,但其技术相对更传统。相较之下,DM-i系统的最新1.5T晓云发动机采用了米勒循环,技术更先进,热效率更高,从而实现更低的油耗。
电机区别:尽管两者都使用永磁同步电机,但DM-i全系都是前置单电机,分为145kw和160kw两个版本。而DM-p则除了有一款180kw的后置单电机版车型外,还有两款前置+后置(250kw+180kw)的双电机车型。
排量不同:两者都搭载了涡轮增压发动机,但DM-p配备的是2.0T的发动机,最大功率192马力(141KW),最大扭矩320Nm;而DM-i则搭载的是1.5T的小排量发动机,最大功率139马力(102KW),最大扭矩231Nm。
变速箱的区别:DM-p配备了传统的6挡湿式双离合变速箱;而DM-i则配备了E-CVT无级变速器。
驱动方式的区别:DM-p全系都是四驱车型;而DM-i则都是两驱车型。
DM-i的核心思想是“以电为主,用油为辅”,在架构上以大容量电池和大功率电机为基础。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主要依赖大功率电机进行驱动,而汽油发动机的主要任务是为电池充电。只有在需要更多动力时,发动机才会直接驱动,并且也只是与电机协同工作以减小负荷。这种混动技术相较于传统混动技术更依赖发动机的特性,从而能更有效地降低油耗。
而DM-p采用了双擎四驱的平台架构,能够实现五大驾驶模式,分别为EV纯电、HEV并联、HEV串联、HEV高速、HEV能量回收。在技术上,比亚迪形成了扭矩管理、能量管理与热管理三大技术体系。扭矩管理使得发动机扭矩足够用来超车时,电机可以不用启动以节省电力;而能量管理则确保了电池电量不足时车辆能在串联模式下行驶。
现代混动技术:提升燃油效率的创新之道 在当今汽车领域,混动技术已成为提高燃油效率的重要手段。现代混动技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设计和创新,实现了燃油经济性的显著提升。 首先,现代混动技术中的能量回收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当车辆制动或减速时,车轮的转
本田混动技术:实际效果与显著优势的深度剖析 在当今汽车技术领域,混动技术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本田混动技术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卓越的性能表现备受瞩目。那么,本田混动技术的实际效果如何?它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从燃油经济性来看,本田混动
新君越混动在当今汽车市场中因其出色的节能效果和先进的混动技术特点而备受瞩目。智能的能量管理系统是其核心优势之一,能够灵活地在电动驱动和燃油驱动之间切换,最大程度地降低能源消耗。 具体来说,在城市拥堵路况下,电动驱动模式可以减少燃油的使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