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驰六车制造背后的逻辑
恒大旗下的恒驰汽车正式在全球推出6款车型,分别是两款轿车、三款SUV和一款MPV。随着这一公告的发布,恒大开始了铺天盖地的新车宣传活动。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刷了恒驰新车发布的广告。强烈的宣传力度,加上房地产开发商跨界建房的话题性,使其成为汽车圈的舆论焦点。
其次,这些发布的车型从外观上看似乎都处于概念阶段,有几款车型甚至采用了目前法规不允许的流媒体外后视镜设计。许家印的“造车梦”还在ppt阶段吗?针对这两个问题,我觉得需要从恒大背后的逻辑来解释。我认为,制造汽车的逻辑包括三个方面。
逻辑1:宏伟目标
任何企业都需要在经营过程中设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整个企业才能凝聚成一根“绳子”,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奋斗。那么恒大造车的目标是什么呢?在2021年3月16日的恒大新能源汽车战略峰会上,恒大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800多位行业领军人物面前,誓要向全世界宣布,恒大力争在三到五年内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当时恒大还没有新车亮相,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也不是很清晰,所以当时发布这样的豪言壮语并没有引起业内的轩然大波。然而,一年半之后,当我们再看这句话的时候,或许会意识到当时的许家印是多么的坚定。同时发布六款车型的“壮举”,也代表了恒大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撒网”的产品策略。
逻辑二:积累“粮食”
有了远大的目标,那么下一步就是如何实现它。恒大从房地产行业起家。在此之前,汽车行业没有技术积累,即使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中,其“资历”也不高。为了快速提升汽车产业的规模和实力,显然投资或收购产业链上下游的成熟企业,获取现成技术,几乎是恒大实现目标的必由之路,所以我们看到恒大在2021年完成了多项投资收购动作。
从上面的投资清单中,你应该可以看到,2021年上半年,恒大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在汽车产业链上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布局,包括整车的R&D及制造,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的R&D及制造。随后,恒大还继续通过投资从德国BENTELER集团和FEV集团获得底盘技术。至此,恒大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轮毂电机、驱动系统、底盘等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
在努力弥补技术领域空的同时,许家印也深知汽车产品的形象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因此,他与包括沃尔特·德·席尔瓦、迈克尔·罗宾逊等行业知名设计总监在内的多达15位世界知名设计总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逻辑三:制造业大投资
许家印先生在整车制造方面有很多技术和经验,接下来需要解决的是在哪里以及如何造车。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是恒大最好的解决方案。毕竟拿地盖房是恒大最拿手的绝活。
2021年6月11日,恒大宣布投资1600亿元,在广州南沙建设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研发生产基地。按照计划,这里有“工业4.0”标准,满产后可以实现每小时60台的生产速度,也就是每分钟生产一辆车。
在整个整车制造过程中,恒大投资上千亿,想必让很多造车新势力羡慕不已。不过,相信大家也会质疑恒大为什么要投入这么多资金。事实上,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恒大不仅会建设整车制造工厂,还会建设动力电池、轮毂电机制造和R&D工厂。因此建设的成本规模会显著增加,但好处是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度会更低,也有利于车辆成本的控制和自主技术壁垒的建立。
从编辑的角度来看,恒大目前的造车逻辑是:先提出一个相对宏大的目标,然后拆解成可以快速执行的子任务,一个一个攻克,哪怕花大价钱也要完成目标。在我看来,这就是有钱人进入汽车行业的方式。有人说恒大有钱任性,花钱收购各种技术,但能消化成自己的车型多少就难说了。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不是结论。最后还要看恒大生产的产品。
无论如何,我认为恒大迎合了国家战略,在制造业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为国家创造了这么多就业机会。不管结果如何,这件事都应该得到我们的积极对待。
9月3日,恒驰汽车的五款车型:恒驰1、恒驰3、恒驰5、恒驰6和恒驰7完成了夏季高温测试。这项测试在地表温度高达80℃的吐鲁番和平均相对湿度达90%的琼海进行。期间,共测试了53辆车,耗时70天,累计测试时间超过2万小时,行驶里程超过50万公
恒驰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在同级别车型中表现优异,具体而言,不同车型的续航能力有所差异。例如,恒驰 5 作为一款纯电紧凑型 SUV,搭载了单电机驱动系统,其纯电续航里程可达602公里,百公里耗电量为13.8kWh,电池容量为72.8kWh,最
恒驰汽车是中国本土生产的,隶属于恒大集团。恒驰品牌致力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具体来看,恒驰汽车的车型包括: 1、恒驰1:这款车型属于纯电D级车,采用双色车身设计,轴距达到了3150mm,轮圈尺寸为22英寸,凸显了豪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