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C-HR是首款采用TNGA架构的小型SUV,它独特的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独立悬架设计,为车辆提供了更好的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这款车型的底盘结构和做工体现了丰田在TNGA架构下的技术创新和制造优势。
本文中的底盘实拍图来自广汽丰田C-HR顶装车型的测试车,虽然和量产车在轮胎配置和制造工艺上存在差异,但底盘结构和悬架系统设计一致,因此可以作为参考。TNGA架构的理念不仅包括模块化生产,还在项目规划、产品设计和研发等阶段形成了统一的整体,车辆零部件的通用率更高,因此能够降低开发和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广汽丰田C-HR的悬架形式为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系统。作为一款小型SUV,多连杆独立后悬架在同级别车型中并不多见。同级竞争对手,如本田缤智、马自达CX-3,均采用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C-HR的前悬架采用麦弗逊式设计,下控制臂采用钢板冲压焊接技术,轴承座采用铸铁材质。前悬架下控制臂设计有开口,既保证了强度又减轻了重量,提高了前悬架的响应性能。
与新款凯美瑞相比,C-HR的前悬架下控制臂开口更加轻巧。维修质量较低的C-HR前悬架下控制臂承受的载荷相对较小,即使使用更多的孔也能满足强度要求。靠近车头的衬套较小,对车辆的操控性影响较大,而靠近车尾的衬套较大,关系到车辆的舒适性,因此会填充更多的橡胶来优化滤振性能。
广丰-HR采用了钢制H型前副车架,并在前部设计了两个由两侧钢板冲压而成的纵梁。在严重正面碰撞事故中,这种设计可以起到一定的冲击力导向作用。这种H型前副车架的设计使得C-HR在碰撞安全性方面表现更佳。
广丰-HR采用了E型多连杆后悬架,由三个横向控制臂和一个纵向控制臂组成。在同级别的日系小型SUV中,后悬架独立的车型很少。C-HR后悬架的每个控制臂和后轮轴承座均采用钢制部件,下控制臂设计有更多开口,实现了部件轻量化。C-HR的后悬架在结构和设计上与同样来自TNGA架构的全新凯美瑞相似。
为了保证C-HR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工程师在车辆校准阶段,以10毫米的间隔测试和校准拖臂和车身之间连接位置的高度,以找到理想的控制感觉。为什么不能用计算机模拟优化设计?这是因为计算机虽然能够很好地模拟悬架刚性部件的运动特性,但对于弹性体却无法实现非常精确的模拟。
所以悬挂系统的仿真结果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操控感还是以人为本。因此,仍然需要依靠经验丰富的测试工程师对实车进行细致的调整,找到与车辆定位一致的驾驶感受。
广丰-HR的发动机舱底部、车身底部和靠近燃油箱的区域都覆盖了树脂保护板。这些护板覆盖全面,使得整个底盘更加平滑,降低了底盘的风阻系数,提高了整车的空气动力性能。
C-HR注重车辆的运动性能,因此对车辆在调整时的转向响应和加速制动性能有较高的要求。为了让车身更快地跟随悬架系统的转向动作,工程师在车身底部的中央隧道增加了三根铝合金梁,提高了车身的整体刚性,使来自悬架的力能够更快地传递到车身上,从而更快地实现控制响应。
总结来看,广丰-HR的底盘采用了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配置,其中后多连杆悬架的配置在同级别车型中并不常见。这种配置可以更好地平衡操控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符合这款强调运动的车的市场定位和设计目标。相比其主要竞争产品,C-HR底盘结构最大的优势在于采用了成本更高、性能更好的后独立悬架,这将成为C-HR立足市场的基础。
C-HR的底盘铺有多块树脂护板,覆盖面积比较全面,使得整个底盘比较平整,降低了风阻,提高了整车的空气动力性能。得益于TNGA架构带来的工艺和技术升级,C-HR在整体底盘工艺上达到了目前合资车型的主流水平。
丰田小型SUV主要包括丰田C-HR和一汽丰田IZOA。 丰田C-HR:2018年,丰田在中国推出首款小型SUV——丰田C-HR。该车型采用了丰田最新的TNGA架构,显示了丰田对该车的重视。C-HR搭载了丰田最新的DynamicForce系列
全新丰田C-HR正式发布,这款车型延续了C-HR Prologue概念车的设计语言,外观设计充满了运动感和科技感。高配版本还配备了GR Sport套件,让整车看起来更加激进。车身尺寸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360/1830/1558mm,轴距为
购买丰田致享作为家用车,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的表现更是让人满意。首先,致享在油耗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这使得它成为家庭日常出行的首选。其次,它的操控性能非常稳定,无论是加速还是减速,都给人以信心。 不过,致享在动力方面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