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交通肇事逃逸该如何处理

以下是关于交通肇事逃逸处理的相关内容:

首先,根据肇事逃逸的不同情况,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1. 对于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公安机关将对逃逸者处以200元到2000元不等的罚款,并可附加15天以下的拘留。

2. 对于构成重大交通事故但没有逃逸的行为,除了追究刑事责任外,公安机关还会吊销肇事者的机动车驾驶证。

3. 对于构成重大交通事故且逃逸的行为,除了追究刑事责任外,公安机关会吊销肇事者的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身禁止其重新取得驾驶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如果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生禁止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需承担全部责任。然而,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则可以适当减轻逃逸者的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或毁灭证据的,将承担全部责任。

《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办法》第十三条指出,对于肇事逃逸的行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有权依法对驾驶人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并可附加15天以下的行政拘留,同时记12分。保险公司将按规定在次年上浮逃逸车辆的保险费。

交通肇事自首的认定也是处理此类案件的重要部分。对于交通肇事犯罪案中,肇事者在事发后未逃逸,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的行为,应依法认定为自首情节。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规定”。对符合自首条件的交通肇事犯罪人,应依法认定为自首,这是公正执法和正确适用法律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以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肃性。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