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交规,对于驾驶机动车发生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处罚措施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首先,如果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交通事故后逃逸,但尚未构成犯罪,将一次性扣除12分,并可能面临15天以下的拘留处罚。这种情况下,肇事者不仅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制裁,还会对自己的驾驶记录造成严重的影响。
其次,如果事故仅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但肇事者仍然逃逸,并且尚未构成犯罪,将一次性扣除6分,并可能被处以15天以下的拘留。这种行为虽然不如前一种严重,但同样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公安部令第163号),对于造成致人轻伤以上或者死亡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将一次性扣除12分;而对于造成致人轻微伤或者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则将一次性扣除6分。这两条规定都旨在警示驾驶人员,在发生事故后,必须及时停车并采取必要措施,不得逃逸。
此外,《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对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并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在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将被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处罚。
因此,对于任何驾驶人员来说,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将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务必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当发生小的剐蹭事故后,如果对方报警,即使已经私了,交警仍然会根据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小剐蹭逃逸后对方报警,私了后交警还是有可能会扣分的。 在轻微事故逃逸的情况下,无论是否已经协商解决,法律都会要求当事人承担责任。轻微肇事逃逸,双方已经协商解决
在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判定中,如果交通肇事者在发生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将面临严重的刑事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此外,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不仅仅局限
2014年12月15日,公安部发布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并从即日起至2015年1月20日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对伤人事故调查、鉴定意见审核等程序进行了调整,将道路交通事故分为财产损失事故、伤人事故和死亡事故。处理不同事故的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