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霜降是在哪一天 霜降节气的忌讳有哪些

2023-12-28 13:18 发布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公历10月22日至24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即为霜降。这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天气开始逐渐寒冷,也预示着一些地区将会出现霜冻的现象。

一、霜降的时间

在我国,每年公历10月22日至24日,当太阳的黄经达到210度时,便是霜降节气。此时,天气开始显著转冷,寒露为霜,故名霜降。

二、霜降的习俗

1. 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区,霜降时节有吃柿子的习俗。人们认为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补筋骨。例如,泉州老人常说:“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而在一些地方,人们还相信如果霜降这天不吃柿子,整个冬天嘴唇都会干裂。

2. 吃鸭子:在闽台地区,霜降这一天有进补的习俗,即人们常说的“贴秋膘”。当地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表达了对这个节气的重视。因此,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特别畅销。

三、霜降节气的忌讳

1. 忌无霜:在一些地区,人们认为霜降日应该见霜,否则会影响来年的收成。有句谚语说:“霜降见霜,米烂陈仓。”如果未到霜降就下霜,稻谷收成会受损,米价会上涨。相反,如果霜降无霜,则可能预示来年饥荒。

2. 忌秋冻:虽然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但霜降后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此时如果受到寒冷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容易发生紊乱,胃肠蠕动规律可能被扰乱,血管也会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因此,在霜降时节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秋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