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古代24节气雅称 仲春孟夏三秋腊冬

在我国古代,每个节气都有很多雅称,这些称呼广泛应用于诗歌或文章中。了解这些雅称不仅可以方便查阅古籍,还能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扩大我们的词汇量。下面列举一些相关的例子以供参考。

古代24节气雅称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季节变化来命名的,因此称呼中常与四季有关。例如,立春又叫打春、岁首、立春节、正月节,指的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春分又叫仲春之月,因为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类似地,孟夏在农历四月左右,适逢立夏或小满,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古代人们很重视农耕,将秋季分为三部分,如秋收、秋耕、秋种等,三秋即农历九月,此时已进入深秋,属于季节的尾声。而腊冬则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这样的节气。

主要来历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的长短记录下来,规定成历法。二十四节气是流传很久的一套,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它来预知冷暖雪雨,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直至今日,它对气候的观察仍具有很大的帮助,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

相关歌谣

除了俗语谚语,古代还有很多节气的歌谣适合儿童传唱。以下列举其中的几首:

(其一)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其二)

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

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

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