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的判刑时长取决于具体情况的严重程度,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两种情形:
如果血液中的酒精含量≥20mg/100ml但<80mg/100ml,则属于“酒驾”,虽然不构成犯罪,但仍需接受行政处罚。具体包括扣12分,暂扣驾驶证6个月;罚款1000-2000元;若再次酒驾,则可能面临10日以下拘留,甚至吊销驾驶证。
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80mg/100ml,则构成“醉驾”,属于危险驾驶罪,将面临刑事处罚。具体包括拘役1-6个月,并处罚金。此外,对于酒精含量≥200mg/100ml、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驾驶、驾驶载客营运车辆、校车或危险品运输车、发生交通事故并负主要责任、有酒驾前科或逃避检查行为等情节严重的酒驾行为,将从重处罚。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酒驾行为可能会受到从轻处罚,例如酒精含量较低、认罪认罚并积极赔偿、未造成实际危害后果等情形。
酒驾判刑后不拘留,通常意味着刑罚已经确定,接下来将按照具体刑罚执行。如果判处拘役,将在拘役所或看守所执行;如果宣告缓刑,犯罪分子需遵守相关规定,并在缓刑考验期内接受社区矫正。 缓刑考验期内,犯罪分子需要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定期报告
酒驾血液酒精含量152mg/100ml已经达到了醉酒驾驶的标准,构成危险驾驶罪,会被判刑。根据我国刑法,犯此罪会被判处拘役,并处以罚金,拘役期限通常在一到六个月之间。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自首、立功、事故情况、赔偿态度等多种情节。 醉酒驾驶
酒驾入刑,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处罚。具体而言,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被处以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如果再次酒驾,处罚将更重,可能面临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甚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