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闽南地区,元宵节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标志着农历新年的结束。与汉族的许多习俗不同,闽南的元宵节有着独特的风俗和庆祝方式。那么,究竟闽南的元宵节有哪些特别的习俗呢?
首先,给新嫁女送灯是闽南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这个习俗源于旧时的福建,娘家会为已嫁的女儿送上各种灯品,寓意着“添丁”和祝福。灯的样式因地区而异,但目的都是希望女儿家能够人丁兴旺。如果灯在燃烧过程中失火,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喜事,象征着家族将添新丁。
其次,元宵灯节在闽南一些地方还有一个叫做“穿灯脚”的习俗。新婚的媳妇和那一年生男孩的小媳妇会穿着盛装,在祖祠的灯棚下走过,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是向祖宗和乡亲们介绍新媳妇的一种方式,同时也表达了对祖宗的敬意。
此外,“踩街”也是泉州元宵节的一大特色。人们会组织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进行表演,如“贡球舞”、“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等,热闹非凡。这些表演不仅丰富了节日气氛,也传承了闽南地区的文化艺术。
在过去,泉郡的元宵节还有“请替身”的习俗。主妇们会为家人焚香、斟酒,并念诵咒语,祈求消灾解难、前途光明。然后将“替身”送到户外烧掉,象征着将不好的事情送走,迎接美好的未来。
“听香”是另一个有趣的习俗,主要流行于小姑娘和青年妇女之间。她们会在元宵节晚上焚香祈祷,然后手持一炷香到指定地点偷听别人说话,以此来预测自己的姻缘或祝福亲人平安顺利。

最后要提到的是舞龙灯。这是福建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龙灯长达数十尺,由彩绘的布帛制成,内部点燃蜡烛。人们手持龙灯在街头舞动,伴随着锣鼓声壮大声势。如果哪家放鞭炮欢迎龙灯进入庭院舞动,主人会以薄礼相送表示感谢。这种舞龙灯的习俗被称为“舞太平龙灯”,象征着祈求和平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