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三大隐忧吗?

2025-06-06 09:47 发布

2023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900万辆,光伏新增装机量创下历史新高,储能新增装机量也实现了三倍的增长。然而,尽管这些成就令人瞩目,中国新能源发展仍然面临三大隐忧:

首先是渗透率超过一定阶段后的发展速度放缓、竞争加剧及价格战现象。其次,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空间巨大,但“缺芯少魂”问题严重,需防止在下半场掉队。此外,储能市场发展迅速,但劣质产品和高风险投资频现,导致行业生态失衡。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新能源长期发展需要注入新动能,建议长江以南地区逐步推行燃油车禁售政策。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40%,南方发达省市甚至超过50%,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从40%到90%以上的过程中,增速将放缓且难度增加,需要政策支持。

上海、深圳、杭州等高渗透率城市,新能源增速降至7%~11%,若维持该趋势,主要城市的渗透率突破50%将面临压力。长期来看,中国需要更彻底的新能源转型,建议长江以南地区先行试点,参考海南禁售燃油车的举措,逐步推出燃油车禁售政策。

欧洲七国承诺2035年实现电力系统全面脱碳,欧盟通过全范围禁售燃油车议程,宝马计划2027年停产燃油车。中国车企如比亚迪和长安汽车也在逐步淘汰燃油车,市场端,2023年国内乘用车零售中新能源占比达到775万,增长36%。

政策层面,《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第二阶段开始实施,海南省2019年提出“2030年禁售燃油车”时间表,2023年新能源渗透率超过50%。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规模和车企集群度较高,具备推进燃油车限售禁售的条件。

新能源车渗透率面临南北发展不均衡问题,动力电池在低温场景下的衰减、充换电设施的完善程度等是主要因素。南方地区新能源发展推动北方地区市场提升,购置税新规和800V高压快充技术的普及将有助于实现南北“新能源体验平权”,促进渗透率提升。

2. 智能驾驶产业需解决“缺芯少魂”问题,建议成立共有系统平台,加速共建中国新能源智能驾驶产业。智能驾驶技术面临“缺芯少魂”的困境,硬件算力芯片主要依赖英伟达,软件系统可能成为监管重点。

建立共有的操作系统平台,共建底层智驾技术和核心硬件,有助于解决数据安全和应用开发受限等问题,避免政策风险和国际技术审查。联合开发底层操作系统,各家企业依然能保持系统差异化设计,构建差异化应用生态。

3. 储能市场需提高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生态。储能市场在2023年快速增长,但新增产能涌入,价格战难以避免,低质量产品并网带来安全隐患,影响市场健康发展。

建议设置产品安全门槛,确保储能系统并网安全,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确保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具备多方面技术实力,强化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要求,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激励和补贴政策需跟进完善,纠正盲目发展,防范骗补行为。

综上所述,中国新能源发展需应对渗透率放缓、智能驾驶缺芯少魂、储能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