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2022年小暑几天后是入伏

2023-12-29 02:52 发布

2022年小暑后入伏时间

2022年小暑节气在7月7日,而入伏时间是在7月16日,因此小暑后的5天即为入伏。

“初伏”,又称入伏或头伏,标志着三伏天的开始。这是根据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来计算的。在2022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落在7月16日,所以这一天是初伏的开始。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具体如下:

  • 初伏:2022年7月16日至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 中伏:2022年7月26日至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 末伏:2022年8月15日至2022年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高温、低气压、高湿度和低风速。这是一年中阳光照射时间最长,白天比夜晚长的季节,导致地面吸收的热量远超过支出,使得每天在地面上积聚的热量增加,温度持续上升。由于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比干燥的空气大得多,所以闷热天气在三伏天十分常见。

小暑节气通常在三伏天之前,表示热气尚未达到顶点。此时,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同时,华北和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也变得频繁。在小暑节气中,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大约为26℃,而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的气温可能超过30℃,甚至达到35℃以上。

此外,从小暑开始,江淮流域的梅雨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地区开始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明显增加。同时,华南、西南和青藏高原也受到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则通常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呈现高温少雨的天气。在某些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然较强,与南方的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锋面,引发雷雨。这种雷雨往往预示着雨带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维持一段时间。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