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用途不同,汽车变速箱通常被分为手动、液力机械、无级和双离合等多种类型。然而,哪一款变速箱更好,始终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手动变速箱是最基础的变速箱类型,其主要结构包括两根轴,每根轴上安装一组不同齿数的齿轮。在换挡过程中,通过手动控制不同齿轮的啮合,改变变速箱的传动比,实现档位切换。例如,一档时,11齿的主动齿轮带动48齿的被动齿轮旋转,传动比为4.36;而二档时,16齿的主动齿轮带动41齿的被动齿轮旋转,传动比变为2.56。随着档位增加,主动齿轮增大,被动齿轮减小,传动比也随之减小。
手动变速箱换挡过程中的“同步”至关重要。由于齿轮的强制脱离与啮合,要实现两个齿轮的啮合,它们的转速必须相等。为此,变速箱设计了“同步器”来强制使待啮合的两个齿轮转速相等。比如大众MQ200手动变速箱就采用了独特的同步环结构,使得换挡过程速度快且顺畅。
在换挡过程中,手动变速箱需要踩下离合器踏板,断开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连接,以便齿轮同步。但离合器的半结合状态会导致磨损,需要定期更换。手动变速箱在换挡过程中伴随有机械磨损,使用寿命有限。此外,由于传动比突变,油门踏板踩踏深度、离合器结合程度、车速等参数需要协调配合,因此,手动变速箱需要较高的驾驶技术,劳动强度较大,所以乘用车上使用越来越少。
AT变速箱(液力机械变速箱)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和液压控制机构组成。电控系统控制液压控制机构,根据车速和发动机负荷等参数计算出变速箱应挂入的档位,然后通过电磁阀切断或接通相应的油路,控制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合与分离,实现档位切换。AT变速箱换挡过程中,没有任何机械齿轮的啮合与脱离,液压控制机构的动作使得档位切换非常柔和、平顺。此外,在档位切换完成后,液力变矩器中的锁止离合器将发动机与变速箱完全锁止,提高传动效率。
CVT变速箱与AT变速箱类似,只是将行星齿轮换挡机构换成了钢带和锥轮。控制逻辑类似,根据车速和发动机负荷等参数,计算出变速箱的传动比,然后控制主动锥轮与被动锥轮的直径大小,实现档位变化。理论上,CVT变速箱可以有无限多个传动比,但在实践中,通常选取几个固定的传动比,让钢带在这些位置停留。CVT变速箱换挡过程极为平顺。
双离合变速箱内部齿轮的啮合过程与手动变速箱基本一致,只是双离合变速箱将离合器与变速箱组合在一起,换挡过程由电控系统完成,不需要人工控制。双离合变速箱可以看作是两个手动变速箱串联组合,当一组齿轮传递动力时,另一组齿轮已挂入相应档位待命。因此,换挡过程仅是离合器的分离与结合,速度非常快。然而,在低速行驶时,由于频繁在低速档之间切换,离合器长期处于半离合状态,会导致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导致离合器烧蚀和换挡顿挫等问题。而在中高速行驶时,发动机与变速箱刚性连接,传动效率高,性能优异。
综上所述,手动变速箱由人工控制,伴随机械磨损;AT和CVT变速箱由液压控制机构动作,几乎没有机械磨损;而双离合变速箱与手动变速箱类似,但由电控系统完成换挡过程。那么,小伙伴们,你认为哪一种变速箱最好、最适合家用呢?
欧蓝德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汽车,其三大件的表现至关重要。首先,我们来看看发动机。欧蓝德搭载的发动机在动力输出方面表现出色。以常见的某款发动机为例,它具备了高效的燃烧技术,能够在提供充足动力的同时,保持较好的燃油经济性。具体的参数表现为最大功率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变速箱换挡顿挫问题常常困扰着驾驶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 首先,定期更换变速箱油是解决换挡顿挫问题的基础措施。变速箱油在长时间使用后性能会下降,导致润滑和传动效果不佳。通常建议
汽车档杆与变速箱的正确连接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车辆的驾驶性能和安全性。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档杆与变速箱的连接方式。一般来说,档杆通过机械连杆、拉线或者电子传感器与变速箱内部的换挡机构相连接。 机械连杆和拉线的连接方式较为传统,其工作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