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曾在吉利研究总院工作五年的HR,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吉利研究院的情况。吉利研究院的发展历程较为独特:
赵福全博士曾担任吉利研究院院长,他在加入吉利前在美国华人汽车圈中地位显赫,曾是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技术中心的研究总监。他重视理论研究,管理风格果断,对吉利的研发流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汇编了大量研发手册和技术文档,使得吉利的研发专利数量在国内企业中名列前茅。赵博士在职期间,研究院采用了职能制组织架构,人员规模最多时仅有一千多人,加班情况并不严重。晚班车最晚到20:30,加班现象较少。
赵福全博士离职后,冯擎峰接任了吉利研究院院长。冯院长对研究院的整体组织架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有的职能制模式转变为以项目组为主、通用支持部门为辅的矩阵制研发模式。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进行车型开发,但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招聘需求,因为同一个技术人员在一个项目周期内只能服务于一款车型。
吉利研究院同时成立了多个项目组,如NL项目组、CMA项目组和FE项目组等,这些项目都是按照严格的沃尔沃研发体系进行搭建的。由于一个项目的延期会直接影响到后续项目的进度,研究院的每个部门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加班情况也比之前更为严重。
吉利每月的销量都接近十万辆,直逼南北大众,这得益于当时的战略调整。2017年,吉利多款车型在市场上获得认可,时任研究院院长冯擎峰升任吉利集团CTO,负责全面技术体系的构建,并兼任了被吉利收购的莲花品牌的CEO。胡峥楠接任了冯擎峰的职位,成为吉利新一任研究院院长。
胡总上任后,对研究院的架构进行了进一步优化,根据吉利和领克等品牌的需求,将研究院细分为多个分院,包括为未来战略储备而设立的新能源分院。每个分院都由一位资深的院长负责,继续采用矩阵式研发模式。
吉利的研发中心已经迁至浙江宁波的杭州湾地区,新的研发中心配备了星巴克、酒店等生活设施,可容纳8000人同时办公。由于研发中心靠近生活区,研发人员下班后可能会选择加班一会儿。毕竟,杭州湾的生活配套相较于杭州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上下班的路程也相对较近。因此,吉利研究院的加班情况可能因项目需求而有所不同。
吉利汽车研究院(杭州湾)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研发机构,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的加入。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解析在吉利汽车研究院杭州湾工作的真实体验,包括组织架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晋升机制、薪资福利、食堂生活、绩效考核、新人培训以及杭州湾的生活环
吉利研究院在汽车行业表现出色,是技术领域的佼佼者。该研究院拥有一支由汽车工程、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多领域专家组成的高素质研发团队,成员们不仅经验丰富,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在技术研发方面,吉利研究院的成就显著。 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吉利研究院
在吉利汽车研究院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这里的工作节奏和感受又如何呢? 吉利汽车研究院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家集研发、设计、试验为一体的汽车研发机构。这里的工作环境非常现代化,配备了先进的研发设备和实验室。员工们在这里可以接触到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