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责任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这些责任划分是相互对应的,比如全部责任与无责任相对应,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相对应,同等责任则对应自身。
以全部责任和无责任为例,当发生以下情况时,责任通常归于一方:
1. 追尾撞到前车的,后车承担全部责任;
2. 变更车道时未让正在该车道内行驶的车先行,变更车道的车承担全部责任;
3. 在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或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未让有优先通行权的一方先行,承担全部责任;
4. 在交叉路口,未让右方来车先行,承担全部责任;
5. 左转时未让直行车辆先行,左转车辆承担全部责任;
6. 在交叉路口,右转车辆未让左转车辆先行,右转车辆承担全部责任;
7. 绿灯时转弯车辆未让直行车辆先行,转弯车辆承担全部责任;
8. 在没有中心隔离设施或中心线的道路上会车时,有障碍的一方未让无障碍的一方先行,无障碍的一方承担全部责任;
9. 在这种道路上会车时,下坡车未让上坡车先行,上坡车承担全部责任;
10. 逆向行驶的车辆承担全部责任;
11. 超越前方正在超车的车辆,后车承担全部责任;
12. 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时超车,超车一方承担全部责任;
13. 在交叉路口、窄桥、弯道、陡坡、隧道超车,超车者承担全部责任;
14. 在没有中心线或同一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从前车右侧超越,超车者承担全部责任;
15. 在禁止掉头的地方或在人行横道、桥梁、陡坡、隧道掉头,未让正常行驶车辆先行,掉头者承担全部责任;
16. 违反规定使用专用车道的车辆,承担全部责任;
17. 违反装载规定,致使货物超长、超宽、超高部分造成交通事故的,违规者承担全部责任;
18. 违反导向标志指示行驶,违反者承担全部责任;
19. 开关车门造成交通事故,开车门者承担全部责任;
20. 因溜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溜车方承担全部责任;
21. 一方故意造成交通事故,负全部责任;
22. 违章行为造成交通事故,违章行为的一方应当负全部责任;
23. 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24. 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一般适用于双方都有违章行为的情况。如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如果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后为立即停车,未保护现场,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实的,机动车一方承担主要责任。
在同等责任的情况下,如果各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相当,他们将负同等责任。这种情况包括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或事故事实无法查实的情况。
非接触型交通事故中,即使车辆未直接接触,只要一方的行为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该行为方也应当对造成他人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在二次碰撞责任划分中,如果无法确定每次碰撞的责任大小,法律会推定各侵权行为人负同等过错及原因力,平均承担赔偿责任。这意味着二次碰撞与事故发生的作用力相当,应当平均承担事故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肇事逃逸是一种性质恶劣的行为,准确判定逃逸者的责任对于维护受害者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至关重要。下面将详细介绍肇事逃逸责任判定的相关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当事人逃逸,逃逸的
酒驾是严重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而醉酒驾驶一旦发生事故,面临的处罚更为严厉。那么醉酒发生事故后具体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处罚依据又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 首先,从行政方面的处罚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醉酒驾驶机动车
驾车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巨大伤害,还严重破坏了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下面将详细介绍驾车逃逸会面临的处罚以及如何认定这种行为。 首先来看驾车逃逸的处罚情况。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处罚的轻重会根据逃逸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