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汽车厂家建议每行驶10000公里或12个月对电瓶进行一次检查,若性能下降严重,则需要更换。有的厂家或4S店则建议每2-3年更换一次蓄电池。
要判断汽车蓄电池是否损坏,我们需要从其工作原理入手。蓄电池的工作过程是化学能与电能互相转换的过程。正极极板涂有棕褐色的PbO2,负极极板则是海绵状的金属铅,二者都浸在H2SO4溶液中。充电时,极板的硫酸根离子进入电解液中与氢离子反应生成硫酸,使得电解液的密度不断升高。
放电过程中,正极板上的铅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铅回到正极板上,负极板上的铅失去电子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铅回到负极板上。化学反应不断进行,极板的寿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缩减。电瓶寿命缩减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硫化,即极板表面不可逆的结晶过多,导致极板被覆盖,化学反应不完全、电瓶内阻增加,启动电流降低、容量降低,严重时就会导致汽车无法启动。
为了判断电瓶的剩余寿命,我们不可能直接检查极板。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测量电瓶的内阻来判断其剩余寿命和性能。内阻仪是检测电瓶内阻的有效工具,使用方法是将检测仪的夹子夹在电瓶极柱上,红色夹子夹在电瓶正极极柱上,黑色夹子夹在负极极柱上,输入电瓶容量后可以测出电瓶当前电压、冷启动电流和内阻等参数,并提供寿命提示。例如,图中的电瓶内阻为5.86mΩ,启动电流与电瓶标称值接近,各项参数合格,无需更换。然而,当内阻增加到9.88mΩ,最大启动电流下降到305A,各项参数已经下降一半左右,这种电瓶虽然可以使用,但随时可能罢工,影响车辆使用,因此应尽快更换。
如果没有内阻仪,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表现来大体估算电瓶的剩余寿命。如果电瓶使用超过4年,4年后出现过启动无力或启动失败,那么就要注意了。用了3-4年的电瓶,内阻都会增加,容量也会下降。如果停车后在车内听歌、开音响、看视频导致车辆无法启动,需要搭电启动,那么就代表电池容量严重下降。
正常的电瓶,熄火后开音响至少两个小时不会影响车辆启动,如果小于两个小时则说明电池容量下降了。电瓶容量下降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启动无力,启动次数减少。尤其在冬季,电瓶活性降低,容量也会降低,有些车辆冬季如果第一次不能顺利启动,第二次启动时就会出现起动机运转无力、发动机转速过低而导致启动失败,又或者启动初期有力,1-2秒钟后很快就无力,这种情况下就说明电瓶容量严重下降。
在冬季最冷的那几天可能需要搭电启动,而气温回升后一切正常,这也是电瓶寿命降低的表现。这种情况下虽然可以使用,但一不小心就会抛锚。例如,熄火后使用用电器后就有启动失败的风险,短途行驶用电量过大也会有启动失败的风险。偶尔一次启动失败不一定代表电瓶坏掉了,还要考虑发电机充电是否正常,是否短途行驶放电量过大,一一排除后用充电器把电池充满电再去检查内阻。
汽车电瓶出现臭味的情况通常是由于电解液泄漏或亏损引起的。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湿式电瓶上,因为这类电瓶需要电解液来完成电能的储存和转化。当电解液泄漏时,会散发出刺鼻的味道。此外,如果电解液消耗过多或亏损,汽车发电机可能会向蓄电池强行充电,导致蓄电
汽车电瓶作为汽车的关键部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老化程度逐渐增加,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现象。最近有车主反映,他们的电瓶负极接线柱出现了腐蚀的情况,覆盖面积相当广泛。那么,当电瓶接线柱发生腐蚀时,该如何处理呢? 电瓶接线柱出现腐蚀问题,通常是因为
在处理汽车蓄电池的氧化问题时,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利用高温水进行清洗。首先,需要将电瓶卡子卸下,溶解掉外表的硫酸铅晶体。接着,使用热水对极柱和电瓶卡子的内外两面进行冲洗,确保没有硫酸铅晶体残留。随后,重新安装电瓶卡子,并在其表面涂抹锂基脂。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