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首付购车”看似能够解决资金问题,但实际上,它可能存在诸多陷阱: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零首付购车”是不合法的。根据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汽车贷款管理办法》,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这意味着首付最低不得低于20%和15%。而市场上大部分正规按揭购车的首付一般为30%。所谓的“零首付”,实际上是他人或机构替购车人支付30%或20%的首付款,从而从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获得车贷,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变相违规,且风险极高。
“零首付购车”除了不合法外,还存在许多陷阱。首先,它会通过增加手续费、服务费等方式,变相增加购车成本。其次,有些4S店会抬高车价,将库存车或低端车当新车卖,导致消费者实际支付的购车成本与真实售价相差无几,甚至更高。此外,有些4S店还会强制要求消费者购买全险,进一步增加购车成本。
再者,有些商家还会通过“阴阳合同”等手段,增加消费者的还款压力。例如,原本买10万元的车,商家却以零首付购车需要手续费为由,与消费者签订一份13万元的合同,并要求消费者支付3万元手续费。然而,在还款时,商家会要求消费者按照13万元的合同金额还款,而消费者曾经支付的3万元手续费由于缺乏凭证而无法证明。
“零首付购车”的风险还在于“套路贷”。如果不幸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能会面临钱车两失,甚至背负巨债的惨剧。而“套路贷”的做法是,在消费者还款时,商家会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拖延还款,导致消费者违约,需要支付高额违约金。甚至商家还会利用合同漏洞收回消费者的车。
因此,对于“零首付购车”,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贪小便宜可能会导致更大的损失。购买汽车时,应该理性选择,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的利益。建议消费者在购车前,仔细阅读相关合同条款,了解清楚购车的实际成本,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零首付购车”虽然看似解决了资金问题,但实际上充满了陷阱和风险。消费者在购车时,应该理性选择,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风险。
除了车价,春节前后买车在保险、上牌等费用上并不会更便宜。不过,春节后买车车价大概率更优惠。春节前是购车旺季,4S店优惠少,急提车甚至可能加价;春节后到4月初是销售淡季,经销商为促成订单,往往会给出更有诚意的价格或优惠。 具体费用还需综合考虑
现在,许多汽车品牌在不同地区的定价差异比较明显。通常,省会城市的车价相对较低,个别省份的车价也会因经销商的商务政策而有所差异。因此,很多人会寻找价格更优惠的地方购买心仪的汽车。 购车前,务必检查车辆证件,确保所有文件齐全。这包括合格证、购车
用户询问了一个关于分期付款购买16万元汽车所需保险费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因素来给出答案。 首先,车辆保险费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车型、驾驶者年龄、驾驶记录、行驶里程等。不同的保险公司可能会根据这些因素给出不同的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