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理解真空玻璃为何难以结露,我们需要了解结露的成因:
当环境内的湿空气已饱和时,再继续向其供给水蒸气,超量的水蒸气会凝结成水雾或在温度较低的表面结成水珠。当湿空气未饱和,但温度下降到某一特定值时,由于饱和蒸气压下降,使水蒸气达到饱和,再往降温,空气中容纳不下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露水。这一特定温度称为“露点温度”。对于建筑玻璃来说,当湿空气遇到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的玻璃表面时,湿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玻璃表面形成结露现象。
根据《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空气的露点温度可以按下式计算:
空气的露点温度=(a+b)/b * ln((100-空气的相对湿度)/空气的相对湿度) + ln(空气温度) / b
其中a=7.5,b=237.3。通过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温度及不同湿度对应的露点温度,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不同温度及相对湿度对应的露点温度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10 15 20 25 30 30 -6.8 -2.4 1.9 6.2 10.5 40 -31.5 -6 -1.5 6 10.5 15 50 0.1 4.7 9.3 13.9 18.5 60 2.6 7.3 12 16.7 21.4 70 4.8 9.6 14.3 19.1 23.9 80 6.7 11.6 16.4 21.3 26.2 90 8.4 13.4 18.3 23.2 28.2
从上表可知,环境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高,对应的露点温度越高,也就越容易出现结露现象。因此,想要降低外窗玻璃的结露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降低室内环境湿度;
2.降低室内环境温度;
3.提高外窗保温能力,使室内侧的玻璃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
然而,降低室内环境湿度和温度会降低室内舒适度,研究表明,人在温度为20至25℃,湿度为40至60%的环境中时是最舒适的。因此,要完美解决结露问题,应从玻璃本身下手,提高玻璃的保温性能。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玻璃传热性能与结露之间的关系。玻璃的传热过程可以简化如下:
室内环境温度 → 室内侧玻璃表面温度 → 玻璃热阻 → 室外侧玻璃表面温度 → 室外环境温度
其中,内表面换热阻为0.115m²·K/W,玻璃热阻为1/U,外表面换热阻为0.0435m²·K/W。在稳态传热情况下,通过上图各热阻的热流量相同,即:
室内环境温度 - 室内侧玻璃表面温度 = 室外侧玻璃表面温度 - 室外环境温度 = 热流量 = 1/U * (室内环境温度 - 室外环境温度)。
由此可知玻璃U值与室内外温度的关系,即:
U = 1/((室内侧玻璃表面温度 - 室外侧玻璃表面温度) / (室内环境温度 - 室外环境温度))。以室外-30℃,室内25℃,室内相对湿度80%这种极端条件为例,通过查表1可知,该种环境下玻璃的露点温度为21.3℃,将数据代入上述公式,可知玻璃不结露时的临界U值为0.585W/m²·K,也就是说,在上述极端条件下只有当玻璃传热系数低于0.585W/m²·K时玻璃表面才不会结露。
综上所述,真空玻璃凭借其极低的传热系数,能够有效提高室内侧玻璃表面的温度,使其高于露点温度,从而大大降低结露现象的发生,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
洛阳兰迪玻璃生产的真空玻璃U值更是低至0.4W/m²·K,在那么极端的条件下用真空玻璃都不会结露,更别说在日常应用的时候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真空玻璃在解决建筑门窗玻璃结露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哪种隔音玻璃的效果最好?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隔音玻璃主要有真空玻璃、中空玻璃和夹层玻璃三种。 真空玻璃中间几乎无空气,靠金属支架支撑防止两片玻璃吸到一起,但对低频噪音效果不佳,隔热好,但真空度难以长久保持,价格也较高。 中空玻璃对中高频噪音有
钢化玻璃是否因划痕而自爆呢? 答案是:在某些情况下,它确实会发生。如果钢化玻璃表面的小划痕不会导致自爆,但较大的划痕可能会引发自爆。因此,当发现玻璃表面有较大划痕时,最好及时更换。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钢化玻璃有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两种类型。中空
隔音玻璃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隔音玻璃是一种对声音起到一定屏蔽作用的玻璃产品,通常是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中间的隔音阻尼胶对声音传播的弱化和衰减起到关键作用,具有隔音功能的玻璃产品包括夹层玻璃。因此,隔音玻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