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汽油价格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燃油车用户感叹“有车开不起”。在高峰期,95号汽油的价格甚至突破了10元大关,每个月光是加油的成本都足以购买一辆小电驴。随着MPV车型进入家庭市场,消费者对于车辆的能耗、舒适、安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显然,受限于现阶段的补能体系,MPV做纯电是不现实的。理想MEGA的上市失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从市场反馈和主机厂的发展方向来看,混动技术是目前最适合MPV的驱动形式。得益于油电混动的工作原理,它的能耗比燃油MPV更低,续航和补能速度也比纯电MPV更优秀,可以说是两种驱动形式的完美结合。
然而,混动技术又分为插混和油混两种技术路线,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时常常感到纠结。已经使用了2年的格瑞维亚车主算了一笔账,彻底把插混和智能电混双擎的优劣说清楚了。插混车型最大的优势在于电池的加持,可以提供100~200km的纯电驱动能力,许多人认为在中短途通勤中,插混车可以被视为纯电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首先,插混车的充电配套基础设施成本必不可少。购买混动车的人一方面担心纯电车的续航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补能焦虑。如果能够在家安装固定充电桩,购买纯电车可能更合适。然而,许多老旧小区连固定停车位都难以保障,更不用提安装充电桩了。
公共充电桩的电价昂贵,时间成本也难以估量。要想真正实现“短途用电,长途加油”,需要增加配套基础设施的成本,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插混车的电池容量越大,购车成本也越高。然而,当出售二手车辆时,电池容量越大,成交价格反而越低。
这是因为电池作为损耗件,受到时间、充放电频次等因素的影响,电池容量会逐渐衰减,健康度也会降低,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车辆成交价。这也是为什么燃油车在二手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要远高于插混和纯电车。
另外,插混车由于电池容量较大,车辆重量增加,一旦遭遇馈电行驶,高速上的动力表现较差,动力满电和亏电之后的反差明显,驾乘感受并不理想。并且,插混车的电池体积较大,通常布置在底盘之下,一旦遭遇磕碰、托底、碰撞等事故,容易发生自燃、起火、爆炸的情况。
然而,拥有27年混动积淀的丰田一直坚持智能电混双擎的技术路线。对主流大厂而言,给汽车终端加载一块大容量电池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格瑞维亚车主在这2年的深度使用中发现,从燃油车切换到这台电混双擎MPV完全是无感过渡,日常没有充电困扰,长途出行也没有里程焦虑。
加满一箱油轻松续航超过1000km,WLTC综合百公里油耗仅5.7L。不管是城市还是高速,格瑞维亚的动力表现始终一致无差别,得益于小电池更好布局和保护,日常行驶也没有太多使用顾虑和安全担心。并且,它的二手保值率会比同级插混MPV高出不少。
开过三年新能源车后,我发现它与燃油车在使用成本上的差距十分明显。 在油价与电价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远低于燃油车。以当前市场价格为例,每升汽油的价格大约是7元人民币,而每度电的价格大约是0.5元人民币。以一辆排量为1.6L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购买新能源车而非传统燃油车。有人可能会问: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相比,哪个更划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些。 首先,从能源使用成本来看,新能源车明显更经济实惠。以油价为例
实话讲,比亚迪在SUV领域的声量并不算高,这可能与比亚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关,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着国内第一、全球前列的造诣。不过,比亚迪在SUV系列中并没有庞大的车系,目前在售的SUV车型包括比亚迪S2/元新能源、宋/宋新能源、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