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不构成犯罪的肇事逃逸会受到什么处罚

2025-07-02 17:16 发布

肇事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行政处罚方面,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以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同时还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驾驶证扣分方面,一次记12分。

在民事赔偿责任方面,逃逸当事人通常需要承担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能证明对方也有过错,可以适当减轻责任,但仍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受害人的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

逃逸行为被认定主要是指行为人在造成交通事故后逃离现场,逃避法律追究。所谓“尚不构成犯罪”,是指虽造成交通事故,但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没有主观过错;或者行为人虽违规有过错,但事故不属于重大事故,未致人重伤、死亡,或公私财产未遭受重大损失。

交通规则的制定是为了保障道路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严厉处罚肇事逃逸行为是为了警示企图逃避责任的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受理报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接到当事人或他人报案后,按管辖范围立案。

现场处理:派员赶赴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勘查现场并收集证据。

责任认定:依据当事人行为对事故的作用及过错严重程度,确定责任。

裁决处罚:在作出事故认定之日起五日内,依法对当事人的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损害赔偿调解:有争议且各方一致请求,在收到认定书或复核结论十日内书面申请,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规定日期开始调解,十日内制作调解书或调解终结书。

现场勘查:发生事故后,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可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赔偿;有争议则保护现场并报告公安机关。值班民警快速赶赴处置,包括现场访问、摄影、制图等工作,勘查记录需当事人或见证人签名,必要时扣留车辆和证件,事后依法调查。

责任认定:在调查阶段,必要时召集当事人举证,在查明事实和收集证据后依法作出责任认定,公布责任时召集各方讲清理由与依据,告知不服认定的处理方式。

处罚责任认定生效后,呈送领导审批,处罚意见填写处罚裁决书,向责任人宣布,告知申请行政复议权利和时效,办理相关手续并执行处罚。

赔偿:收集损害赔偿相关证明、票据等资料,确认伤者治疗终结或损害结果后,询问当事人是否调解,愿意调解最多两次,不愿意告知可诉讼,调解成功制作调解书,未成功填写调解终结书。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