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汽车减震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与弹簧有何不同?

2025-07-09 18:06 发布

在实际应用中,汽车悬架系统里的减震器和弹簧是配合使用的:

其中,弹簧充当的是储能的角色,而减震器则通过消耗热能的方式,起到减振的作用。汽车制造商在生产汽车时,通常会选用双筒式液力减震器,这种减震器的内部结构分为储油缸和工作缸两个部分。减震器的下端与车桥相连,保持固定不动,上端则是一根与车架相连的活塞杆,可以自由移动。

在活塞上设有伸张阀和流通阀,用于控制上腔和下腔之间油液流动。同时,活塞将工作缸分为上腔和下腔,并在下腔设有压缩阀和补偿阀。这些阀门通过相互配合调节油液在下腔与储油缸之间的流动,从而决定了压缩和回弹阻尼的大小。

当汽车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弹簧被压缩,将振动产生的能量暂时存储起来。这时,减震器同样会被压缩,活塞将向下运动,上腔溶剂增大同时下腔容积减小。这时流通阀门会打开,下腔的油液就会通过流腔阀门进入上腔,同时一部分油液打开压缩阀门进入储油缸。这两个阀门对油液的节流作用,使得减震器产生了阻尼作用。

同样地,当汽车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弹簧被伸张时,减震器同样会被伸长。这时活塞会上行,上腔溶剂会减小,下腔容积将增大。这时伸张阀门打开,上腔的油液会通过伸张阀进入下腔。同时一部分油液将通过补偿阀,由储油缸进入下腔。

通过分析压缩和伸张两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弹簧在压缩行程将振动能量吸收储存起来,然后在伸张行程释放。而减震器无论压缩行程还是伸张行程,均在消耗振动能量,这个过程就是大家俗称的“减振”。

减震器腔内的油液反复地通过阀系内部的截流小孔,从一个腔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以及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会对震动产生阻尼力。最终,汽车震动产生的能量将转化为油液热能,然后传递到缸筒并散发到大气中,这样就达到了耗能、减振的目的。

当减震器高强度工作后,它里面的油液温度会升高。机油的黏度会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这可能会造成减震器阻尼变小。为了减少油温上升对阻尼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在减震器中加入一个会随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阀门。当油液温度升高后,阀门的开度将自动关小,使得阻尼效果变强,整个减震器的性能就不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作为汽车的一个零件,减震器也会面临损坏的情况。如果减震器内部的液压油从活塞杆的上部漏出,这就说明减震器已经失效了。此外,当汽车在崎岖坎坷的道路上行驶时,如果车轮发出“砰”的声响,这同样表明车轮上的减震器无效。最后,当汽车转向时,如果车体的侧倾明显增大,甚至发生侧滑,这就表明减震器的阻尼力太小,减震器存在问题。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