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品牌或每款车型都拥有独特的魅力,宝马也不例外。接下来,我们来深入了解几个令人着迷的宝马设计,看看你最喜欢哪一个:
首先,让我们谈谈“天使眼”。这是宝马车型日间行车灯的独特昵称,它给车辆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几年前,人们还怀念着宝马经典的四圆头灯,而现在,勺子灯已经成为了新的经典。犀利威武的眉宇,仿佛是在诉说着一种“眼缘”的感觉。如何形容呢?就是那种一见钟情的感觉。天使眼的魅力,懂的人自然会心一笑,尤其是那些曾经的双圆、黄色的灯光,太有感觉了。
双肾格栅是宝马家族最具标志性的设计元素之一,经过多年的演变,它的造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一些,再大一些!似乎这就是宝马历史上双肾进气格栅的演变趋势。你最喜欢哪款宝马车型的双肾格栅呢?除了双肾格栅和天使眼,霍式拐角也是Bimmer津津乐道的经典设计之一。霍夫迈斯特拐角是由当时的宝马首席设计师维尔海姆.霍夫迈斯特在1961年首创的,这位设计师在1955年至1970年间是宝马设计部门的领头羊。它改善了后排视野、车身线条、方便乘客上下车,从那以后,霍式拐角在宝马所有车型中都得以体现,并成为标志性的设计元素。
说起宝马的排挡杆,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想到“鸡腿”这个词。其实,早期的宝马排挡杆和其他品牌并无太大差别,都比较简洁。后来,宝马开始出现更符合人体手型设计的排挡杆头,发展至今,宝马档杆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样式。最新的就是水晶档杆以及M车型上带皮革“M”样式的档杆。各位知道宝马怀挡车型有哪些吗?
宝马X1作为一款紧凑型SAV,其大空间受到了成千上万车主的喜爱。说后排是X1走向成功的关键一点也不夸张吧?之前可真的是拳打GLA、脚踢Q3啊。后来奔驰GLB来了,相比X1来说,GLB的车身尺寸占优,但因为要照顾第三排,所以整个车厢内的空间表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理想。宝马上下对开的尾门设计已经延续了多年,如今X5和X7都采用了这一设计,这很利于上下搬运货物。如果正好停在斜坡上,下半部分也可以阻挡车内物品滑落。
万一物品比较重的话,还可以通过下尾门上的按键降低车身,让装卸更省力。即便新3系旅行版没引进,但这个用心的设计还是非常值得一说的。G21 3系旅行版的尾窗是可以独立开启的。宝马的想法是:如果你只是将一个小包放在行李厢中,就不需要打开整个尾门,只需打开后窗即可,更快捷和轻松。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功能。
自F90 M5以来,宝马M新车型的方向盘上就多了红色的M1/M2按钮,最新M车型还配备了单独的Setup按键和MMode按键,可以设置发动机、悬架、转向和xDrive系统、制动系统等等,设置完成之后就可保存到M1/M2,一个买菜模式,一个狂躁模式,更加突出宝马“以驾驶者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落地窗般的巨型格栅的确给人以巨大冲击,同时也是对宝马传统设计的挑战。毕竟之前从没有过如此夸张的设计,这种改变究竟是好是坏呢?对于一部分宝马老车主来说,看多长时间可能也是难以接受的;对于另外一些小伙伴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识别度和回头率,我买一台车不希望别人只知道这是宝马,更希望别人能一眼认出这是一台4系、这是一台7系。
SAC和GranTurismo是宝马车系里的“怪咖”,但你不得不承认它们在一些市场里的成功。在X6之前,没有哪家豪华汽车厂商敢把Coupe与SUV结合在一起。两款小众车型尾部独特的线条设计、独特的尾门开启方式以及GT特有的可升起尾翼,都让它们更具魅力。
车机上的迭代也是宝马注重创新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越来越注重信息化、流媒体的现在,人们对汽车也不单单赋予交通工具一个属性,而是越来越注重科技感、豪华感,车机系统就是必不可少的。今年iDrive8系统也将正式随iX一同上市,要知道距离上一代iDrive7系统也不过3年左右的时间。还有就是宝马提供的越来越丰富的个性化定制项目,不仅是外观套件,现在车漆、轮毂、内饰皮革等等都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是100%的好事。
宝马未来家族化的设计到底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车迷。近期,我们从工信部网站上发现了一款新车型正式申报,那就是全新一代宝马2系。作为宝马在国内存在感较低的一款车型,宝马2系凭借较低的价格并没有打开局面。因此,厂家选择了让这款新车率先采
在宝马的外观设计中,天使眼、腰线和猪鼻是标志性特征。然而,对于宝马前脸的“两大鼻孔”,一些人却认为它丑到让人难以接受。这种设计确实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它让车辆显得更有个性,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尽管如此,宝马车依旧拥有众多粉丝,他们认为这些特
宝马车重量较重的原因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宝马在车身结构设计上采用了高强度材料,如高强度钢和铝合金,这些材料虽然重量较大,但能有效提升车辆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此外,宝马车辆配备了丰富的配置和技术,包括高性能的发动机、复杂的传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