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旨在保障法律的正确和统一实施,从而惩处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行为,确保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该意见明确规定,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视为醉酒驾驶机动车,应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在特定情况下,醉酒驾驶机动车会被从重处罚。其中包括:造成交通事故并负全部或主要责任,或者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但尚未构成其他犯罪;血液酒精含量达到200毫克/100毫升以上;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驾驶。
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严重超员、超载或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逃避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或拒绝、阻碍检查但尚未构成其他犯罪;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刑事追究;以及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况。
如果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又构成妨害公务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对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被告人判处罚金时,应当根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是否造成实际损害、认罪悔罪态度等因素,确定与主刑相适应的罚金数额。
公安机关在查处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查获经过、呼气酒精含量检验和抽取血样过程的记录,并尽可能拍照、录音或录像。有证人的,还应当收集证人证言。
血液酒精含量检验鉴定意见是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醉酒的重要依据。如果犯罪嫌疑人经呼气酒精含量检验达到醉酒标准,在抽取血样之前脱逃,可以以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结果作为认定其醉酒的依据。如果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依法检查时,为逃避法律追究,在呼气酒精含量检验或抽取血样前又饮酒,经检验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醉酒标准的,应当认定为醉酒。
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时,应当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并在法定诉讼期限内及时侦查、起诉和审判。对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对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醉酒驾驶两次事故加逃逸的判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未导致严重交通事故,通常会被按照危险驾驶罪进行处罚,通常判处6个月以下的拘役。然而,如果发生重大事故,导致他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
醉酒驾驶肇事逃逸的处罚主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醉酒驾驶本身即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无驾照酒驾的处罚如下: 若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将面临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无证驾驶与酒驾同时发生时,合并处罚为罚款2000元、暂扣车辆、拘留15天。无证驾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