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挡汽车在下坡时,需要挂入S挡或手动模式,以提高发动机制动力,防止车速失控。
然而,许多新手驾驶员并不了解这一点,甚至有些车型没有S挡。在下坡时,如果不控制车速,长时间使用刹车会导致制动系统过热失效,因此必须利用发动机制动力来控制车速。发动机制动力与挡位成反比,即低挡位制动力强。D挡为了省油会使用高挡位,制动力较弱;而S挡为了提供动力会使用低挡位,制动力较强。手动模式则可以任意选择低挡位,制动力最强。
为何下坡时需要使用S挡或手动模式?这是因为重力会作用在车上,导致车速失控。如果坡度较大,松开油门后,车速会越滑越快。这时,驾驶员必须依靠发动机制动来控制车速,否则刹车过热可能导致制动失效。发动机制动力是通过驱动轮通过传动系统拖动发动机反向转动来产生的,这会使发动机阻碍驱动轮前行,达到降速的目的。
如何使用S挡或手动模式来控制车速呢?使用S挡很简单,直接推入即可。S挡会自动降低挡位,使发动机转速升高,从而提高制动力。手动模式则需要先推入手动模式,再持续降挡,直至车速可控为止。如果单次降挡不够,可以先踩刹车减速,再降挡,直至车速控制住。不过,这并不是所有下坡场景都需要的。如果路况良好,松开油门后车速未超速,使用D挡即可。只有在陡峭的下坡路上,车速即将失控时,才需要使用S挡或手动模式。
如果车辆没有S挡和手动模式,怎么办呢?有些自动挡车型具有强制限制高挡位的功能。例如,车辆可能有换挡拨片或OD按钮,可强制降挡以增加发动机制动力。在陡峭的下坡路上,驾驶员应使用这些功能来控制车速,避免制动器过热。
总之,无论是S挡、手动模式还是OD按钮,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挡位,增加发动机制动力,确保下坡时的安全。正确使用这些功能,即使在最陡的山路上也能轻松驾驶。
自动挡的L挡,也称为低速挡,主要功能是用于爬坡或控制车速。它通常出现在中低端的自动挡车型中,因为这种车型的自动变速箱没有手动模式。 在正常情况下,驾驶员可以不踩刹车或停车,直接将挡杆从D挡挂入L挡。挂入L挡后,变速箱的挡位将仅限于1挡和2挡
随着自动挡汽车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许多驾驶员都对自动挡汽车的各种档位产生了兴趣。特别是L档这个特殊的档位,很多人可能会产生疑惑:自动挡的L档到底是什么档位?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它?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详细解析L档的功能和使用场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
自动挡的L挡,也被称为爬坡挡或低速挡,是汽车自动变速箱中的一个重要功能。L挡的英文单词是“LOW”,意味着低速挡位。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中低端的自动挡汽车才会配备L挡,这是因为自动挡汽车的自动变速箱没有手动模式。驾驶员在正常行驶中,无需踩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