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如何确定交通事故责任

2025-07-07 13:30 发布

交通事故责任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若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事故,该方将承担全部责任;若两方或多方有过错,责任将根据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及过错严重程度来划分,分别承担主要、同等和次要责任;若各方均无过错,属意外情况,各方均无责任;若一方故意造成事故,他方则无责任。

当事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报警,由交管部门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取证,依据交通法规作出事故责任认定书。若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在收到认定书之日起三日内向上一级交管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

交通事故责任的主次划分主要依据各方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一般而言,若一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如酒驾、超速、逆行等,对事故发生起主要作用,可能承担主要责任;另一方存在一定过错,但程度较轻,承担次要责任。比如,一方闯红灯,另一方正常行驶但未保持安全车距,闯红灯行为严重违法,对事故发生起关键作用,通常承担主要责任;未保持安全车距有一定过错,承担次要责任。责任比例大致为主要责任承担70%90%,次要责任承担10%30%。但具体比例需结合事故实际情况,由交警根据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综合判定,最终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

逸致

交通事故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行为。具体情形包括:明知发生事故,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当事人自认无责,驾车离开事故现场;有酒驾、无证驾驶嫌疑,报案后不候处理,弃车离开又返回;送伤者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送伤者就医,留下假信息后离开;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离开现场且否认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应知情。逃逸后果严重,一旦认定逃逸,逃逸方通常承担全部责任。若因逃逸致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逃逸方负全部责任。保险公司商业险可能拒赔,逃逸者还面临刑事处罚,如构成交通肇事罪,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