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工伤又有交通事故的情况下,伤残鉴定的流程如下:
首先,工伤伤残鉴定需要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并提交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则通常由具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建议先进行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拿到工伤伤残等级结论后,再去做交通事故伤残鉴定。
工伤与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标准不同,因此二者鉴定结果可能存在差异。在主张赔偿时,两种伤残赔偿项目和计算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医疗费等实际支出的费用一般可以在两个赔偿中都主张,但残疾赔偿金等费用的计算依据和数额则会因不同的鉴定结论而有所不同。
在进行伤残鉴定时,需要注意收集好相关的医疗病历、诊断证明、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材料,以便顺利进行鉴定及后续索赔。
工伤与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法律流程如下:
工伤伤残鉴定流程: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所在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经同意可适当延长。如果单位未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自行申请。认定需要提交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后60日内作出认定决定,事实清楚的15日内决定。
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流程:
一般在治疗终结后,伤者可自行委托或申请法院去委托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需要提交病历、诊断证明、影像资料等材料,鉴定机构在规定时间内出具鉴定报告。
当工伤与交通事故竞合时,伤残鉴定流程通常是合法的。工伤方面,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所在单位应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等可在1年内提出。认定后,伤情相对稳定存在残疾等影响劳动能力的,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一般是在治疗终结后,由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当事人可自行委托,也可在诉讼中由法院去委托。两者鉴定适用不同标准,工伤用劳动能力鉴定标准,交通事故用《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只要按照各自法定流程操作,鉴定流程就是合法的。
在处理工伤与交通事故竞合时,除了关注伤残鉴定流程,还需要注意赔偿项目的竞合。有些项目可以双重赔偿,而有些项目则只能选择其一。不同鉴定机构对鉴定标准的把握可能存在细微差异,这也会影响最终的鉴定结果和赔偿额度。
如果你曾遭遇过既是工伤又是交通事故的情况,或者对其中的赔偿竞合、鉴定标准等问题存在疑惑,建议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理清思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