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牌车型的智驾测评结果差异主要体现在模拟测试、L2级别自动驾驶、具体车型细节以及自动泊车等多个方面。
在模拟测试环节,各品牌的表现可谓大相径庭。自动制动系统对物体的识别能力和刹车启动车速是重要考量。例如,宝马325Li在模拟儿童预碰撞测试中,60KM/h能成功刹停,70KM/h则挑战失败,不同品牌在此数据上差异明显。此外,自动驾驶仿真测试使用的工具如VTD、PreScan等不同,测试场景开发对覆盖度要求也不一样。安全系数测试更是复杂,欧洲E-NCAP、美国IIHS、中国C-NCAP和中保研C-IASI的测试项目与评定标准各不相同,这导致不同品牌在不同测试体系下的成绩也有差别。
在L2级别自动驾驶领域,硬件配备、功能表现、系统命名与实现方式各有特色。硬件配备上,价格亲民车型往往只配备一个供驾驶辅助系统的摄像头,而高价车型可能配置更丰富。雷达的运用也因品牌而异。功能表现方面,配备L2级别自动驾驶的车基本都能自动跟车、刹车且响应及时,但跟车起步功能因软件调校水平不同而有差异,国产车在刹车和加油逻辑上也有不错表现。各品牌对自家L2级以上智能驾驶系统的命名和实现方式也各有千秋。
具体车型在算力、驾驶辅助等方面特点鲜明。以极氪001与特斯拉为例,算力上,极氪001算力更高,但特斯拉FSD系统数据积累多、测试范围广且能OTA优化;驾驶辅助功能方面,极氪001匝道处理出色,特斯拉专注全场景自动驾驶;停车辅助上,极氪001更灵活,特斯拉相对简单;智能驾驶安全性上,两者也各有优势。
在自动泊车测试中,不同车型在泊车识别率、成功率、用时、揉库次数等方面表现不同。腾势N7优势明显,是唯一通过全部测试的车型,而智己LS6未通过任何测试,这直观体现了不同品牌在自动泊车技术上的差距。
综上所述,不同品牌车型在智驾测评的多个关键环节都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各品牌在技术研发、积累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不同侧重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