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各国智驾分类标准有何不同?

2025-07-14 12:06 发布

不同国家的智能驾驶分类标准在分级数量、细节规定、技术发展侧重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分级为例,美国NHTSA将智能驾驶分为5级,而中国等多数国家则采用6级划分。

在部分级别细节上,中美两国也存在不同。例如,在0-2级的OEDR任务分配上,中美两国的规定有所区别。而在L3级中,美国要求驾驶员在必要时接管车辆,而中国则更强调系统控制及对驾驶员的监测。

技术发展侧重方面,中国智能驾驶技术呈现出L2级广泛普及、L3级积极测试、L4级小范围试点的态势。众多车企纷纷布局,制定未来几年的智能驾驶升级目标,推动技术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国外商业化进程则较为波动,以特斯拉为例,其FSD系统仍处于L2级别;Waymo与Cruise虽然运营L4级的Robotaxi,但商业化之路充满波折。

政策法规方面,各国也存在明显差异。美国对所有层级的智能驾驶车辆量产都有涉及,而德国和日本则以L3级为切入点,其中德国的规定更为细致。中国在国家层面审批较为谨慎,但深圳等地积极探索,为智能驾驶产业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在上路权责方面,中、美、德、日等国家都认可自动驾驶系统的驾驶主体地位,但对“人”与“系统”的掌控程度以及行驶区域限制各有不同。交通伦理方面,德国出台了专门指南,而中美日则在相关立法中有所提及。

不同国家的智能驾驶分类标准差异显著,分级、技术发展、政策法规等多方面各有特点。这些差异反映了各国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战略考量,无论是哪种标准,都旨在保障交通安全、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有序发展,也为全球智能驾驶产业提供了多元的探索方向与经验借鉴。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