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定罪

2025-07-25 10:04 发布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根据《刑法》规定,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认定时,首先要确认有交通肇事行为,如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行为人明知事故发生,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且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例如因逃逸延误救治导致被害人死亡等。

若是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未致死的情况下,一般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逃逸情节包括明知发生事故而逃离现场等情形。在司法实践中,认定逃逸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比如事故发生时驾驶员是否知晓事故发生,是否有主动离开现场的行为等。

具体量刑时,法院会考虑事故责任划分、伤者伤情等情节。如果只是因为害怕等原因短暂离开现场,之后又主动投案如实供述的,可能不认定为逃逸。同时,具体量刑还会考虑逃逸者是否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以及是否有自首、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等情节,有这些情节的可从轻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一个极其严重的法律问题。在了解了其定罪处罚及认定情形后,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要点值得关注。比如在事故发生后,现场证据的保留对后续责任认定至关重要。若因逃逸破坏了现场,可能会给自身带来更不利的后果。此外,逃逸后行为人主动投案自首的情节,在量刑时也会起到关键作用。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