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被刑事拘留后,并不存在“保外”的说法,准确的说法是取保候审。依据刑事诉讼法,取保候审的条件包括: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2.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3.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
4.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
对于醉驾案件,如果犯罪嫌疑人符合上述法定情形之一,其本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可以向办案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提交书面申请并说明符合取保候审的理由,由办案机关审查决定是否同意取保候审。
醉驾刑事拘留的期限一般为3至7日,有特殊情况可延长至30日。若被逮捕,侦查羁押期限一般为2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1个月;
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等,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10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2个月。
处罚方面,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醉驾刑事拘留后不起诉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可不认为是犯罪。例如醉驾后仅在短距离移动车辆等轻微情形;
2.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醉驾案件的追诉时效一般为五年,超过该期限则不再追诉;
3. 经特赦令免除刑罚。若犯罪嫌疑人符合特赦令的规定条件,可免除刑罚而不起诉;
4. 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但醉驾通常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类型。
总之,不起诉需综合案件具体情况,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条件。
当我们探讨醉驾刑事拘留保外的条件是什么时,需要明白保外就医等保外情况有着严格规定。一般来说,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等情况可能符合条件。但具体还需经过法定程序和专业评估。比如对于疾病的诊断证明等材料都有要求。你若对醉驾刑事拘留保外的条件还有疑问,像保外申请流程是怎样的,或者怎样准备相关证明材料等,可以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他们将为你详细解读,帮你理清其中的关键要点。
在取保候审期间醉酒驾驶机动车,属于违反取保候审规定且构成新的犯罪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如果违反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将会被没收部分或全部保证金,并且可能需要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被监视居住、予以逮
醉驾无事故被刑事拘留的期限通常为7至37天。具体时长会根据案件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例如案件复杂程度和证据收集难度等。 根据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三日内会提请检察院审查批捕。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
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从拘留到法院判决的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侦查阶段,公安机关在拘留后会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一般情况下应在3日内完成,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等重大嫌疑分子可延长至30日。检察院应在7日内作出决定。 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