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肇事逃逸并打人涉及多个法律问题:
首先,酒驾达到醉酒标准(血液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构成危险驾驶罪,将面临拘役和罚金的处罚。若因逃逸导致被害人重伤或死亡,分别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其中重伤者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将面临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至于打人行为,如果致人轻微伤,通常会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如拘留和罚款。如果致人轻伤及以上,则构成故意伤害罪,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将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最终量刑会综合各项情节由法院判定。酒驾肇事逃逸属于犯罪或严重违法行为,不能通过私了撤案。若酒驾未达醉驾标准,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仍会依法对逃逸行为进行处罚,如罚款、拘留等。若达到醉驾标准,构成危险驾驶罪,或者因逃逸致事故达到交通肇事罪的标准,这属于公诉案件。犯罪行为损害的不仅是被害人个人利益,更损害了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尊严。
一旦立案,公诉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当事人私下达成协议也不能阻止司法机关继续推进案件办理。因此,酒驾肇事逃逸不能通过私了撤案。如果对于酒驾肇事逃逸打人的具体量刑标准、赔偿范围等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酒驾肇事逃逸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判刑和量刑依据在法律中有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
酒驾肇事逃逸,交强险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因为交强险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目的是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基本赔偿,酒驾肇事逃逸并非交强险免责事由。然而,商业险方面通常将酒驾和肇事逃逸列为免责范围,但不同条款存在差异。若保险公司未尽到提示和明确说
酒驾肇事逃逸是否构成犯罪,是决定追诉时效的关键因素。若不构成犯罪,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违法行为在6个月内未被发现的,将不再受到处罚。若构成交通肇事罪,追诉时效则依据法定最高刑确定。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不再追诉;5年以上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