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减震块的生产工艺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炼胶、金属零件表面处理与粘接,以及硫化式、压入式等成型工艺。
炼胶是橡胶减震块生产的基础,其目的是让橡胶充分塑化并使配合剂均匀分散。在炼胶过程中,生胶需要进行充分塑炼,使其具备适宜的可塑度和均匀度,为后续加工做好准备。混炼则是更为关键的步骤,需要使各种配合剂在橡胶中均匀分散。如果配合剂分散不均,减震块可能会出现刚度波动、应力集中等问题,从而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金属零件作为橡胶减震块的一部分,其表面处理和粘接同样重要。在与橡胶结合前,通常会对金属件进行喷砂处理,之后用溶剂洗净,晾干后再涂抹胶粘剂。常用的胶粘剂如开姆洛克,能够提供牢靠的黏合强度,保障金属与橡胶的稳固连接。
硫化式成型工艺具有独特的操作流程。首先,将已加工好的轮毂及惯性块放入硫化模具,然后填入生胶料,并将模具置于平板硫化机的加热板上。在特定的压力和时间下进行硫化,压力、温度以及时间需依据胶种和配方来精准确定。在此过程中,生胶料会融化并填充空隙,多余的胶料则从跑料口排出。使用合适的胶粘剂并对轮毂、惯性块表面处理,能增强硫化黏合的牢固性。硫化完成后,取出并冷却成型。
压入式成型工艺则有所不同。它使用事先硫化成型的减振橡胶圈,在压装机上借助专用胎具,以一定的压缩比将胶圈压入轮毂与惯性块之间。同样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并使用胶粘剂来增加牢固性,待黏接剂固化后,有的还需加工惯性块表面皮带槽,最终成为成品。相比硫化式,压入式成型工艺能通过调整胶圈压缩比施加预载荷,调整范围更大。
总之,橡胶减震块的这些生产工艺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实践检验。从原料处理到成型加工,每一步都紧密相连,共同打造出满足需求的橡胶减震块,为其在各种领域发挥减震作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