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交通事故中如何划分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2025-07-27 20:12 发布

在交通事故中,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的划分是根据各方的过错程度来确定的。

通常情况下,主要责任方的过错比例约为60%至90%,而次要责任方的过错比例则在10%至40%之间。例如,如果一方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而另一方未保持安全车距,导致事故发生,那么前者可能被认定为承担主要责任,后者则承担次要责任。具体的责任比例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如交通法规的适用、现场证据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对责任划分存在争议,可以通过交警部门的调解来解决。如果调解未果,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确定最终的责任承担。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现场勘查、监控视频、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车辆技术检验等证据来判定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全责方是指对事故负全部责任的一方,其行为是事故发生的唯一原因。而主次责任则是双方都有过错,主要责任方的过错程度更重,通常承担大部分责任比例,如70%;次要责任方则承担较小比例,如30%。交警会依据现场勘查、监控视频、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车辆技术检验等证据来判定责任。比如,一方闯红灯、超速、逆行等严重违法行为导致事故,通常会被认定为主要或全部责任。双方都有违法行为时,根据具体违法情节及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大小确定主次责任。

责任划分直接影响赔偿比例,全责方通常需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而主次责任方则按责任比例分担赔偿。如果全责方不肯履行三者险的赔偿责任,您可以先与全责方协商,说明不走三者险需自行承担高额赔偿费用的后果。若协商无果,可以向其投保的保险公司反映情况,由保险公司介入督促全责方履行。若全责方仍拒绝,您可以收集事故责任认定书、损失清单等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强制要求全责方走三者险进行赔偿,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