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一般会面临拘留处罚,但可以通过一些途径避免:
首先,如果逃逸情节较轻,未构成犯罪,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陈述事故经过,表现出良好的认错态度和配合调查的意愿。同时,积极与受害人及其家属沟通,达成赔偿协议并及时履行赔偿义务,争取获得他们的谅解书。此外,若能证明存在特殊情况,如本人或近亲属患有严重疾病需要照顾等,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请求从轻处罚不执行拘留。不过,最终是否拘留由公安机关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规定决定。
若对方肇事逃逸且不索赔,您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及时报警,警方会对逃逸行为展开调查,确定逃逸者身份及责任。之后,您可通过警方获取逃逸者信息。对于自身损失,如车辆维修费用、人身损害赔偿等,需准备好相关证据,如事故认定书、维修发票、病历等。
若损失较小,可尝试与逃逸者协商,协商不成可考虑向法院起诉。在诉讼中,您可主张医疗费、误工费、财产损失等赔偿。若对方投保了交强险,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会对您进行赔偿,赔偿后可向逃逸者进行追偿。若逃逸者未投保,其需自行承担赔偿责任。总之,不要因对方不索赔就放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肇事逃逸是会立案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现场的,构成肇事逃逸。一旦发现有肇事逃逸情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立即展开调查。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会予以立案。
一般来说,只要有证据证明发生了交通事故且存在逃逸行为,就应当立案侦查。立案后,警方会全力追查逃逸者,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线索,如现场勘查、调取监控等,以尽快破案,让逃逸者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受害者及其家属也可积极配合警方,提供相关线索,促使案件顺利推进。
当面临肇事逃逸不想被拘留的情况时,首先要清楚逃避是不可取的。肇事逃逸情节较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若不想被拘留,可积极与受害者及其家属沟通协商,争取获得他们的谅解,这在后续处理中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
同时,要主动配合警方的调查,如实供述自己的行为。对于是否符合从轻或减轻处罚从而避免拘留的具体情形,比如是否存在自首、立功等情节,专业法律人士会依据详细情况为您精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