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地区,如果有人提供了交通肇事逃逸的有效线索,确实会得到奖励。
为了鼓励公众协助公安机关侦破此类案件,维护社会交通秩序,各地政府或公安部门会出台相关奖励政策。通常,在发布协查公告时,会明确对提供真实有效线索、协助破案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
奖励条件一般要求提供的线索真实有效且对案件侦破起到关键作用。不过,不同地区的奖励标准和程序存在差异,具体以当地规定为准。
若肇事逃逸案中有监控录像,处理流程如下:
首先,警方会依据监控视频锁定肇事车辆及驾驶人。这属于证据收集范畴,监控影像具备客观性与关联性,能有力证明逃逸事实。
其次,受害者或其家属应及时向警方报案,警方会展开调查,依据监控等线索追查逃逸者。一旦查获逃逸者,会认定其负事故全部责任。
再者,逃逸者需承担刑事与民事双重责任。刑事上,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民事方面,要赔偿受害者的医疗费、误工费、伤残赔偿金等全部损失。受害者可通过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对于肇事逃逸后第二天自首的情况,保险是否赔偿需分情况看。交强险在一定条件下会赔偿。根据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而交强险一般不会因肇事逃逸而拒赔。
但商业险方面,通常会依据保险合同条款来确定。很多商业险合同会约定肇事逃逸属于免责情形。若合同有此约定,保险公司可能以此拒赔商业险部分;若合同未明确将肇事逃逸列为免责条款,那么商业险仍可能需赔偿。具体赔偿情况,要看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约定以及案件实际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肇事逃逸不仅是严重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还会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如吊销驾照、高额罚款甚至刑事处罚,还严重违背社会公德,损害受害者权益。而且,逃逸行为破坏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和社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