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也就是说,血液酒精含量在80毫克/100毫升以内,通常不会因醉酒驾驶被以危险驾驶罪判刑。不过,即便酒精含量未达80毫克/100毫升,但大于等于20毫克/100毫升时,属于饮酒驾驶。饮酒驾驶虽不构成刑事犯罪,但会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暂扣驾驶证等。
值得注意的是,若因饮酒驾驶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会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判刑。因此,饮酒驾驶虽然在酒精含量未达到80毫克/100毫升时不会被判刑,但依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血液酒精含量的数值,还涉及诸多因素。例如,驾驶车辆的类型,是普通机动车还是营运车辆,不同类型车辆的标准不同。并且驾驶时是否有其他严重情节,如是否发生交通事故、是否抗拒执法等。这些都会影响最终是否会被判刑。
总之,为了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建议尽量避免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若对酒精含量与判刑的具体界定仍有疑问,或者想深入了解酒驾相关法律细节,可以咨询专业法律人士。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我们能明确了解酒驾和醉驾的标准。 首先,酒驾的标准是:驾驶人员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但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
在中国,当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时即算醉驾。这一标准有着严格的界定和意义,它将饮酒行为划分为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两个范畴。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驾车,而一旦达到80mg/100mL及以上,则属于
酒驾标准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这个标准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所规定的。这意味着,如果驾驶员的血液酒精含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