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被判处缓刑期间再犯,会被撤销缓刑。
根据《刑法》,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应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并将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醉驾涉嫌危险驾驶罪,通常会判处拘役并处罚金。如果再次醉驾,会被视为新罪量刑,与前罪并罚。此外,醉酒驾驶机动车还会受到行政处罚,如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等。最终的量刑需结合具体犯罪情节、危害后果等综合判定。
司法厅在处理醉驾判缓刑后,主要通过社区矫正机构对其进行监管。首先,社区矫正机构会对缓刑人员进行接收登记,建立矫正档案。在缓刑考验期内,要求缓刑人员定期报到,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同时,会根据其犯罪情况、个人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包括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辅导等,帮助其改过自新。
缓刑人员需要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管理,按规定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活动。若违反规定,可能会被警告、提请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甚至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司法厅及相关社区矫正机构会严格履行职责,确保缓刑执行到位,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
如果醉驾判缓刑后再犯,属于累犯。根据《刑法》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具体而言,会先撤销原来的缓刑判决。然后对新的醉驾犯罪进行审理量刑,再将前后两个罪行所判刑罚合并计算。一般会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例如前罪缓刑,后罪判处拘役2个月,就会将这两个月与前罪应执行刑罚合并执行。
累犯在量刑时通常会被从重处罚,以体现对再次犯罪行为的严厉惩治,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社会秩序。
醉驾无证要争取缓刑,需符合一定的条件。首先,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且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在司法实践中,醉驾无证属于从重处罚情节,但若血液酒精含量不高、未发生事故等,仍有争取缓刑的机会。
当醉驾案件被法院判为缓刑时,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并携带判决书等法律文书。在社区矫正期间,要遵守相关规定,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时需报经考察机关批准。同时,要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的
醉驾构成危险驾驶罪,适用缓刑需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通常,酒精含量低、未造成实际损害、认罪态度好等因素会被视为情节较轻。例如,初犯且酒精含量刚达醉驾标准,在道路上行驶未造成任何事故,到案后如实供述,主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