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肇事逃逸是否负全责

2025-08-10 00:01 发布

肇事逃逸通常会被认定为负全责。

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发生事故后逃逸的行为将承担全部责任。然而,存在例外情况,如果能够证明对方也有过错,逃逸方的责任可能会被减轻。例如,如果对方存在逆行、超速或闯红灯等严重违法行为,且这些行为与事故的发生有因果关系,逃逸方的责任可能会减轻,但仍需承担主要责任。

肇事逃逸不仅会面临民事赔偿责任,还会受到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积极救助伤者,并及时报警,切勿逃逸。逃逸行为严重违反了交通法规,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如果肇事逃逸者无法被抓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报警处理: 交警会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工作,尽力侦破案件。
  2. 保险理赔: 若车辆投保了交强险,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可获得赔偿;商业险部分,需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确定是否赔偿。
  3. 公安机关发布协查通报: 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发布逃逸者信息,征集线索。
  4. 自行收集证据: 如事故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等,以备后续可能的诉讼使用。
  5. 及时就医: 若人身受到伤害,及时就医并保留相关病历、诊断证明等资料,待找到逃逸者后可通过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总之,即使一时抓不到逃逸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肇事逃逸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逸行

  • 明知发生事故,直接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
  • 当事人自认无责,驾车离开事故现场;
  • 有酒驾、无证驾驶嫌疑,报案后却不候处理,弃车离开又返回;
  • 送伤者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
  • 送伤者就医,留下假信息后离开;
  • 接受调查期间逃匿;
  • 离开现场且否认事故,但有证据表明应知情;
  • 协商未达成一致或赔偿不足,未留真实信息且强行离开。

总之,只要有逃避法律责任而逃离的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肇事逃逸。如果你或者身边的人遭遇了肇事逃逸相关的纠纷,对于责任认定、赔偿事宜以及后续可能面临的法律程序等还有疑问,应积极寻求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