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车问答问答详情

交通肇事中有哪些责任类型

2025-08-10 00:01 发布

交通肇事责任分为全部责任和无责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同等责任三种。

一方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另一方无责;双方或多方有过错,根据过错程度大小确定主次责任;过错程度相当的,双方或多方承担同等责任。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如果当事人对责任认定不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核。

交通肇事逃逸的定罪量刑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且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若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若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交通肇事中,以下情形通常不认定为逃逸:

1. 当事人对事故事实无争议,撤离现场自行协商解决,达成协议,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不构成逃逸。

2. 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标明车辆和伤者位置后驾车驶离现场并及时报案的,不属于逃逸。

3. 当事人将伤者送医院后,确因筹措伤者医疗费用需暂时离开医院,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并在商定时间内返回的,不应认定为逃逸。

4. 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的,不能认定为逃逸。逃逸的认定关键在于当事人是否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故意,上述情况若不符合该主观要件,则不构成逃逸。

逸致

在交通肇事中,责任划分至关重要。除了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如果交通肇事后逃逸,逃逸方往往会被认定为承担全部责任。这会极大地加重逃逸者的法律责任。另外,酒驾、毒驾等严重违法行为导致的交通肇事,驾驶者通常也会承担较重责任。这些复杂的责任划分情况,是否让你对交通肇事责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呢?

精彩栏目

限时优惠

查看更多